第7章 偶像諸葛亮(1 / 2)

踏青歸來,換上戎裝,顯得英姿颯爽的孫尚香與關羽夫人胡金定、趙雲夫人樊娟、諸葛亮夫人黃月英等女眷,帶著一大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嘻嘻哈哈的來到了荊州府衙門口。

即將見到心目中的偶像——千古賢相、智絕諸葛亮先生,劉禪這個後世粉絲激動莫名。

熟知曆史的他知道,曆史上的諸葛亮是古今中外、聞名遐邇的理政蓋世良才。諸葛亮奉行法製,示儀軌,約官職,從權製,開誠心,布公道,德威並舉,儒法並用,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不朽貢獻。

作為一位安邦治國的政治家和一代名相,曆史上號稱臥龍的諸葛亮才華洋溢,能力突出。在後三國時代,在開國元勳喪失殆盡的情況下,憑一己之力獨自撐起弱小的蜀漢政權,聯吳抗魏,居功至偉。

戰略能力突出。諸葛亮宏觀視野開闊,博弈分析能力強,在《隆中對》比較準確地定位了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戰略格局。

政治能力突出。諸葛亮從擔任署左將軍府事職務開始,對蜀漢政權的創建發展鞏固、上層建築的構建、民族問題的處理、治理係統的運轉等等,都功不可沒,對西南少數民族,實行了“和撫”的方針。

內政能力突出。儒家與法家治國兼而有之,做到“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誠信公道,賞罰分明”。製定《蜀科》,依法治蜀,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

經濟能力突出。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務農殖穀,主張“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同時重視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鹽鐵專營,發展織錦。

軍事才能突出。擅長陣法,排兵布陣有獨到之處。撰寫有著名的軍事著作《將苑》,善於整頓軍隊紀律和訓練部隊,增強軍隊的戰鬥力。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外交才能突出。在魏、蜀、吳三國之間縱橫捭闔,長袖善舞,鞏固了蜀吳聯盟,維持了三國並存六十餘年的局麵。

後勤能力突出。無論定荊州,還是奪漢中、伐東吳,都能出色完成劉備交辦的後勤保障工作。

道德能力突出。生活儉樸、清廉,他不嗜享樂,取妻重才不重貌,雖身居相位,卻“蓄財無餘”。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

作為古代最為傑出大才之一的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三國演義》這部中國最膾炙人口的古代小說,更是將諸葛亮大大的神化了,其運籌惟帷幄決勝千裏,作為神一樣的存在,美名流芳千古。

然而諸葛亮的缺點卻是致命的。

戰略設想的缺陷。荊州易攻難守,益州易守難攻,兩州之間橫亙著三峽天塹,交通阻隔,難以連成一體。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曹魏得荊州,則攻東吳易如反掌;劉蜀得荊州,則嚴重威脅曹魏、東吳;東吳得荊州,則東吳江防體係完備。故魏、蜀、吳三方都對荊州虎視眈眈,導致劉蜀在戰略和兵力布置上顧此失彼。更致命的是,諸葛亮對政治商人孫權唯利是圖的本質沒有清醒的認識,對江東隻是一味無原則的退讓,沒有做適當的反擊,使江東得寸進尺,導致出現關羽被擒、荊州被占、聯盟崩塌、夷陵大敗、白帝托孤等一係列失敗事件的發生,從此蜀漢政權一蹶不振。

識人不察,任人唯親,胸懷狹隘。諸葛亮執政,曾被劉備重用的人物,如趙雲、李嚴、魏延等優秀人才都相繼被打壓,最終失魂落魄,甚至身死名裂;諸多被劉備貶抑的人物,如“眾事不治,時又沉醉”的蔣琬、“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馬謖、窮兵黷武的薑維,甚至狷狹牧豎的楊儀等,這些諸葛亮荊州係、丞相府的親信卻相繼得到重用。容不下優點缺點同樣突出的關羽、魏延、法正等偏才奇才,對關羽、張飛的缺點不加以勸導,反去恭維形同棒殺。關羽北攻曹魏時,不提醒劉備去救;法正違法時,不去協調規勸;不節製引導教育魏延,不調和處理與楊儀的矛盾,反而讓楊儀殺害魏延。不注意挖掘、培養、接納人才,造成人才匱乏,青黃不接,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被動局麵。

謹慎有餘,奇謀不足。一生行軍打仗不敢弄險,陳壽評價他“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不敢采納魏延五子穀良策,以致五伐中原,耗盡國力,收效甚微。他一生中最強勁的老對手司馬懿,言“亮誌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雖然有自誇自矜嫌疑,但也道出了諸葛亮尺有所短,謀略和決斷,力不能逮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