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歎、伯言,休要動怒。吾人皆同殿為臣,為君分憂,乃吾輩分內之事,不宜爭執不休,為外人所笑。”長史張昭見狀,趕緊出來打圓場。
張家雖為江東四大世族“陸顧朱張”之末,但是作為家主的張昭卻極得孫堅、孫策、孫權三代君主的寵信。孫策死後,作為托孤大臣的張昭因帶頭擁立孫權,更得重用,排在眾臣之首。
“謹遵長史教誨。”見是德高望重的張昭說話,陸遜和顧雍肅然起敬,站立一旁。
“子布,有何見教。”孫權正色道。
張昭拈須慢慢說道:“元歎、伯言之計各有道理,然急切不可圖也。劉備借我江東之力,偷占荊州,文有孔明龐統,武有關張趙,擁兵六萬,今又圖謀兩川,勢力日盛。單靠江東力量難敵。劉備得勢,曹操必不喜。可先交好曹操,再圖荊州,以免曹操乘虛而入。”
不愧是老狐狸,果然老道。自視甚高的陸遜也暗暗歎服。
孫權聞言,碧眼發光,興奮大笑:“哈哈,曹操有荀彧郭嘉賈詡,劉備有孔明龐統,孤有子布元歎伯言等智能高士,必能成就大事。”
“我主洪福齊天,必能一統天下。”眾人紛紛拜倒在地,作為江南士族的代表,他們的利益早與孫權結為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好大的膽子,爾等豎子不知天高地厚,不思保境安民,竟敢阿諛奉承,獻媚惑主,鼓唇搖舌,大言不慚。汝之言語形同造反,大漢還有皇上,爾等可知!”一人厲聲嗬斥。
眾人聞言,盡皆失色。
視之,乃吳國太從內堂徑出。
“獻此計者當速斬之。爾等密謀,欲害吾女,豬狗不如!”
“曹操何人,其挾天子以令不臣,漢賊也,欺君罔上,殘害百姓,人人得以誅之!爾等竟敢與之同流合汙,為天下人所不齒!與之合作,無疑是與虎謀皮,必為所害。天下智謀之士多矣,爾等酒囊飯袋,雕蟲小計,婦孺能破,何況臥龍鳳雛!”吳國太擊杖大罵。
孫權趕緊鬆開伎女,帶張昭、陸遜、顧雍等跪在地上。
眾臣被罵得麵紅耳赤,噤若寒蟬,。
孫權嬉皮笑臉地說:“母親大人息怒,莫傷了身體。”
陸遜也陪著笑臉:“祖母大人見諒,孫婿等也是為江東所慮。”
原來孫權為了拉攏陸家,讓年紀相仿的陸遜死心塌地為他效命,把孫策的大女兒下嫁給了喪妻不久無兒的陸遜。孫策的女兒比陸遜年輕不少。
“陸遜小兒,吾孫家不嫌汝出身貧寒,孫女下嫁。策兒討逆將軍堂堂正正做人之處,汝沒學到一丁半點,躲在暗處害人的本事卻進步神速。汝與汝叔公紀的風采相差甚遠。”聽到陸遜辯解,吳國太更怒。
陸遜麵色紅了白,白了紅,卻也不敢作聲。
公紀是陸績的字,陸績自少始有盛名,聰明過人,知禮節,懂孝悌,尊重長輩,孝敬父母。著名的有“懷橘遺親”。六歲那年,績於九江拜見袁術,袁術贈與橘子,陸績舍不得全部吃完,深藏三枚於懷中。臨行告辭、躬身施禮時,橘子落地。袁術嘲笑道:“陸郎作賓客還藏著橘子?“陸績跪答:“留三隻橘子回去送給母親品嚐。“袁術聽罷驚奇不已。從此以後,陸績懷橘便傳為佳話。元代郭居敬將其編入《二十四孝》,詩雲: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報乳哺。陸績容貌雄壯,博學多才,見多識廣,虞翻是東吳有名的老臣,襄陽龐統也是荊州有名的學者,雖然年齡都比陸績大,但是都和陸績關係友善。
陸績年紀少於陸遜,才學名聲顯赫,加上文雅清高,不畏權貴。又是陸家家主,深為陸遜所恨,每每想取而代之。
孫權聽到陸績的名字,十分不悅,低聲勸道:“母親息怒,保重身體要緊。”
“汝也知道讓老身保重身體,汝之醜行不氣死吾就萬事大吉。”
“吾一生隻有一女,嫁與劉皇叔。今若動刀兵,必害我女性命!”吳國太指著孫權,啕號大哭罵道:“汝好陰毒,為爭地親妹易可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