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當陽尤存國士風(一)(1 / 2)

劉禪就是四叔的超級粉絲和死忠,這不僅因為趙雲在長阪坡舍命相救,最主要的還是趙雲在他的心目中,永遠是叱詫風雲的英雄戰神、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和大材小用的一代名將。後世範曾詩日:長阪坡前憶子龍,癡迷幼主累英雄。孤忠未挽狂瀾倒,故址猶存國士風。“

在武藝上,趙雲與呂布、關羽、張飛、馬超並駕齊驅,“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排行作了充分證明;在戰場上,他處驚不亂,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英勇無雙;在韜略上,他精通兵法,智謀出眾,將略過人,百戰百勝;在品德上,他追求正義,心懷百姓,大公無私,忠心耿耿;在見識上,忠君愛民,忠公體國,遠見卓識,直諫兩臣。

趙雲身為行伍出身的戰將,修養良好,賢能明達,深受其他將帥敬重,深得士卒熱愛!他是君主的好幫手好臣子,忠貞無私,謙虛謹慎;他是袍澤的好戰友好夥伴,衝鋒在前,撤退斷後;打的勝仗最多,士卒消耗最少。生如朝霞壯麗,一代國士無雙!

劉禪盤點父親劉備手下大將,正如《三國誌》陳壽所評價的: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

二叔關羽頗有韜略,愛護士卒,但驕傲自大,目空一切;三叔張飛勇猛善戰,敬重大夫,但嗜酒如命,殘暴不仁;馬超作戰英勇,威名赫赫,但自恃勇力,不識時務;黃忠武藝高強,久負盛名,但年紀太老,不堪大用;諸葛亮智謀過人,軍政好手,但謹慎有餘,奇謀為短;魏延勇略過人,善養士卒,但比較自負,與人不睦。

當然對季漢君臣存在的缺陷,劉禪會盡力改造他們,提升為改良版。

但是將來打天下的時候,隻有四叔趙雲是最為合適的未來統兵大都督。

想到這,劉禪無比堅定的對趙雲說:“四叔,您放心!我長大以後不要讓您失望的!誓不負您!”

“好鬥兒,我堅信你長大以後會撐起大漢的一片天的。我們曾經是出生入死的戰友,我們一起努力!”趙雲十分高興,他對劉禪的感情非常深,畢竟劉禪陪他在長阪坡一起衝鋒陷陣、出生入死,這份生與死的特殊經曆和血濃於水的深厚感情,是那麼的特別!那麼的難忘!這是其他人無法感受到的,也是他們永遠都無法體驗的!

劉禪私底下的意思是說,他長大以後會重用趙雲,讓他當上兵馬大都督,統率千軍萬馬,馳騁天下,完成大漢的統一大業。

人為因素,是趙雲地位不高的第一個原因。令劉禪十分氣憤的是,曆史上的趙雲在蜀國的官職一直不高。不是趙雲沒有能力,而是因為能力太突出,劉備離不開趙雲的護衛。彝陵大戰後,跟了劉備幾乎一輩子的趙雲成為托孤重臣。劉備去世後,趙雲才迅速升任鎮東將軍,調到陽平關,抵擋曹魏大將曹真,與馬超分別成為蜀漢東西方的戍邊大將。劉禪暗暗下決心改變趙雲的命運和地位,不再讓英雄壯誌未酬的事情發生。

門第因素,是趙雲地位不高的第二個原因。這與中國曆史上產生於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製度”有關。

“門閥製度”是封建等級製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形成於東漢,魏晉南北朝時盛行。中國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門外有兩根柱子,左邊的稱“閥”,右邊的叫“閱”,用來張貼功狀。後人就把世代為官的人家稱為閥閱、門閥世族、士族。西漢武帝以後,崇尚儒學,官僚多以經術起家。他們授徒講學,門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種社會力量,其子孫承家學,繼續為官。久而久之,到東漢中葉出現了世代為官的大姓豪族。自漢武帝以來崇尚儒術,官僚多以經術起家,至東漢時逐漸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狀況。西漢中後期,土地兼並十分嚴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體的豪強地主勢力。東漢政權是在豪強地主支持下建立起來的,因此豪強地主在東漢王朝享有政治上經濟上的特權。他們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權,經濟上兼並土地,經營莊園,漸成割據,逐漸成為名門大族。士族地主(又稱世族、門閥地主)在東漢開始形成,為後來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製度的確立提供了階級、經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