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的看法卻與諸將不同,他年紀剛過四十,長得鼻直口方,劍眉朗星,儀表堂堂,威猛雄壯,虎背熊腰,三縷胡須飄於胸前,頗有名將風采。
他手捋胡須,胸有成竹笑道:“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今陳蘭梅成躲在危峰絕頂,封死通道斷絕交通,以為吾等無計可施,可以高枕無憂。對於他們來說,必認為躲在天柱山峰頂是絕對安全的。但事情往往就是一到極點必轉向,安全感過頭了反而成了大害,現在天險必成為他們最有效的麻醉劑。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最安全的地方由於其實是最危險的地方。如今吾驅兵入山,安下營寨,在他們看來是要采用長期圍困的戰法。所以他們更加麻痹大意而疏於防範。吾正好利用這一點,出其不意攀登高峰,進行偷襲,必獲大勝。”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本是聶壹的後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張遼少年時便已舉郡吏。並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他帶兵往赴京都。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餘人。可是當張遼募兵尚未還時,京中的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因此張遼所領兵盡歸董卓所有。董卓死時,張遼統兵歸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相當於騎兵隊長,地位略低於將軍)。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於蹋頓。因功封都亭侯,加蕩寇將軍。
臧霸想了想道:“文遠之想法,確實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然而茲事體大,如有閃失,如何向曹丞相交待。”
張遼看著臧霸如此關心自己,心裏高興,笑道:“謝宣高兄的關心,自從雷緒叛徒劉備以後,天下從者甚眾,成為丞相的心腹大患,日夜憂慮。丞相怕陳蘭梅成再成為雷緒第二第三,故兵分兩路,令夏侯淵討伐雷緒,吾與兄圍剿廬江軍。吾等深得丞相厚恩,無以為報,隻能舍生忘死奮勇向前,才能報答,雖死吾憾。今陳梅兩人盤踞天柱峰,兵精糧足,如不迅速加以剿滅,必成心腹大患。不成功便成仁,成敗就在今日。吾去後,由臧將軍統領全軍。吾意已決,諸君勿複勸。今夜,吾便親率軍登山殺賊。為了掩人耳目,在吾出發一個小時之後,臧將軍率軍攻打山前的一線天。”
軍議之後,張遼親自挑選了200名死士,派人抓來了幾名當地的采藥人來訊問,得知山後有一條秘密通道可通峰頂,大喜之下要他們帶路承諾事成之後重重有賞,否則殺頭。采藥人在威逼利誘之下隻好應允。
雷銅在峰頂見山下曹軍安營紮寨,人聲喧嘩,旌旗招展,心知不妙,趕緊向陳蘭梅成稟報。陳、梅兩人卻在飲酒坐樂,全不當一回事,陳蘭滿不在乎道:“張遼這廝在下麵安營紮寨,必定是見峰高難攀,是要采用長期圍困的戰法,現在我們兵精糧足,他們奈何不了我們的。等他們稍一懈怠,我們一舉衝殺下去,必獲全勝。”梅成也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