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孫權親征(1 / 2)

“吾受教了!”孫權整了整衣冠,躬身向張昭施禮道。

孫權轉身,目光炯炯有神看著魯肅,問道:“子敬,如今局勢,計將安出?你如何看?”

“前者陸伯言率軍謀取荊州,折兵損將,如今呂子明折戈沉沙於合肥城下,損失慘重。可以說,前者使孫劉聯盟分崩離析,後者更交惡於曹操,江東兩麵得罪光光,處於兩麵受敵的危險境地。如果不趕緊修複孫劉聯盟,曹操趁聯盟分崩離析之機南下報赤壁之仇,到時候就算劉備不乘人之危揮師東進,或者作壁上觀坐收漁翁之利,以江東之力能獨抗強大的曹軍乎?隻怕隻有束手就擒、舉手投降一途可走。”魯肅聞言,低頭沉吟了一下,拈須諫道。

“為今之計,當迅速派出使者既赴荊州,修複孫劉聯盟,陳說厲害,主動認錯,用誠意打動諸葛亮等人,穩住荊州。另一方麵,主公禦駕親征合肥,以實際行動向荊州表明我方聯合抗曹的決心。”魯肅補充道。

“子敬所言甚是!我等同意魯都督之見。”張昭等人異口同聲道。

“此計大妙,可以一箭雙雕。既可維護孫劉聯盟聯合抗曹的大好局麵,又可報曹軍奪吾妾之仇。”孫權碧眼一亮,心情大好,滿臉笑容,拍著大腿喊道。

他走到魯肅前麵,親熱地摟著魯肅的肩膀,眉開眼笑道:“子敬啊,你足智多謀,忠公體國,為吾分憂,真乃我江東幹城。這個使者嘛,我看還是你子敬親自跑一趟,諸葛孔明最欣賞你,辛苦你了。”

“魯肅遵命。”魯肅躬身應道,他知道這些年來充當紅臉做老好人非自己莫屬,隻好當仁不讓。

“然而,主公須如此這般。”魯肅拉近孫權,附耳輕聲說了一通,孫權連連點頭。

孫權大馬金刀坐在寶座上,臉帶殺氣,厲聲道:“子敬馬上出使荊州。吾領兵六萬親征合肥,張昭、顧雍、張溫、諸葛瑾、韓當、淩統、陳武、潘璋、甘寧、朱桓、闞澤、呂範、呂岱、宋定、徐顧隨吾出征。賀齊、孫韶率軍一萬為救應。兵貴神速,明天淩晨三更造飯,五更出發,兵發合肥。”

“諾!預祝主公旗開得勝,攻取合肥,克複中原!”眾文武信心滿滿,齊聲應答。

翌日清晨五更,天剛蒙蒙亮,露深霧重。

吳郡的校場上旗幟招展,刀槍林立,人叫馬嘶,風沙漫天,大軍雲集,孫權站在文臣武將的前麵,金盔金甲,不怒自威,鷹隼一般的眼睛閃著寒光,他看著望不到邊的青色海洋,一股雄心壯誌油然而生,也不廢話,躊躇滿誌,大手一揮:“兵發合肥!”

大軍聞聲而動,化身為黑色巨龍轟然向北逶迤而去。

“陸將軍有書信送與主公!”孫權正要啟程,突然親兵呈上陸遜的書信。

孫權眉毛一挑,打開一看,上麵寫著:“主公均鑒,合肥城堅,劉馥久營;曹操狡詐,必有後援;張遼智勇,猛不可擋;穩打穩紮,切勿冒進;見機行事,伺機而退。”

孫權滿臉疑惑,拈須蹙眉,看著黛色如墨的遠山,若有所思。

張昭見狀,躬身關切問道:“主公,何事令您如此愁眉不展?!可否讓老夫參詳一二?”

“你自己看吧。”孫權遞過陸遜的書信。

“謝主公!”張昭接過書信,仔細看了起來。

在群臣當中,張昭最得孫權敬重和信任,不僅僅因為張昭是孫權的老師,更重要的是,張昭乃托孤重臣,有擁立孫權大功。孫策死前叮囑孫權說:時候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策死後,在繼位局麵混亂的危急之際,作為首輔大臣、張家家主的張昭挺身而出,率先擁戴孫權,迅速安定了世家大族的人心,穩定了江東的局勢,可以說是功蓋江南。

還有一點就是張昭容貌矜嚴,威風凜凜,忠心耿耿,有話直說,從不藏私,經常直言逆旨,犯顏進諫。令孫權敬畏尊重,二人無話不談,私交莫逆。

孫權喜歡圍獵,常乘馬射虎,老虎經常突前攀持馬鞍。有一次,被張昭發現,張昭神情嚴肅諫道:“將軍你的行為非常不妥當。你貴為一方之主,駕禦英雄,驅使群賢,怎麼能夠象一般匹夫勇士一樣馳騁原野,與猛獸拚比勇猛呢?如果一旦被猛獸傷害,必為天下所笑!”

孫權拜謝張昭道:“權年少,考慮事情不夠深謀遠慮,十分慚愧!”孫權經常對其他人說:“與張公言,不敢亂說話啊。”自此,江東文武官吏人人都對張昭禮讓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