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聞琴曲知雅意(三)(1 / 2)

石洞裏霧氣繚繞,茶香飄逸,氣氛美妙而詭秘。

眾人安然坐立,品茗聞香,情閑致逸,一片悠然。

“這就是廣為流傳的琴師伯牙摔琴謝知音樵夫鍾子期之故事。後人有詩讚歎道,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麵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俞伯牙乃晉國大夫,鍾子期卻為楚國樵夫,兩人國別不同,地位懸殊,卻都精通音律,酷愛琴藝,堪稱古之音樂大家。兩人萍水相逢,即由於‘知音’而結交為‘契友’。此後,世人便以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劉禪如數家珍,侃侃而談,說道動情處,涕淚俱下,掩麵長歎道:“人生能有一知己足矣!”

淚水盈眶的兩眼卻露出一條小裂縫,偷窺眾人的反應。

看到劉禪聲情並茂的精彩表演,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三人大吃一驚,微微皺眉,麵麵相覷,各自捋須沉吟不語。

司馬徽心中頗為震驚,隱約感覺此子來頭不小,頭腦急轉,遂起了戒備之心。

傅巽、劉先、王粲、裴潛、董恢、殷觀、李衡、張悌、劉廙、尹默、李仁等高士卻滿是佩服欣賞之色,點頭讚許不已。

龐德公微笑道:“《高山流水》幾曲幾目啊?”

劉禪笑答道:“《高山》、《流水》二曲,本隻一曲。初誌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誌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

黃承彥問道:“水鏡彈奏此曲時,用了哪些手法?”

劉禪臉色神往道:“剛才司馬老先生彈《流水》時,充分運用了泛音、滾、拂、綽、注、上、下等指法,描繪了流水的各種動態,有淙淙的山泉,有潺潺的小溪,有滔滔的江河,抒發了誌在流水,智者樂水之意。”

司馬徽神情淡然,但卻是微微頷首,輕聲問道:“全曲有幾個小段,分為幾大部?”

劉禪已經完全進入了角色,淡淡道:“全曲有九個小段,可分為起、承、轉、合四大部分。”

“起部,引子以緩慢的速度徐徐奏出散音,旋律在寬廣的音區不斷跳躍,節奏明朗輕快,猶如高山之巔,雲霧繚繞。”

“承部,用實音演奏,其韻悠悠揚揚,儼若行雲流水,又如幽蘭空穀點滴細流聚成淙淙潺潺之溪流。

“轉部,用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滾、拂等手法,如九天而下之瀑布飛流,彙成波濤洶湧之江海。前一部分出現的大量上、下滑音,猶見激流中之迴瀾,飛濺之浪花。後一部分反複以拂、滋等複雜的手法,描繪出極沸騰滂湃之觀,具蛟龍怒吼之象,使聽眾疑是宛然坐輕舟過巫峽、目眩神搖、驚心動魄。先降後升的泛音群過後,輕舟已過,勢就徜徉。”

“合部,變化再現了承、轉部分音調,速度更快,力度更強。結尾用泛音演奏寬敞的短小樂句,從屬音到主音終結全曲,驚濤駭浪,千回百轉,氣勢磅礴。極目遠眺,隻見煙波浩渺,如詩如畫,玉樓瑤台,如臨仙境,餘音繞梁,回味無窮,心曠神怡!”

劉禪開動搜索神器,瘋狂地搜腸刮肚,憑著超強的記憶,滔滔不絕,一氣嗬成。

極具音樂專業水準的一席話,直聽得龐德公、黃承彥、司馬徽三老,以及其他名士目瞪口呆,張口結舌,呆立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