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合縱連橫(1 / 2)

劉禪安慰道:“不然,臥龍先生乃絕頂聰明之人。以吾觀之,諸葛孔明也是將計就計,與司馬德操鬥智鬥勇,進行高手間的博弈。”

司馬徽父子聞言一驚,臉色劇變,側耳屏息傾聽。

“何以見得?”黃承彥一下子來了精神,兩眼放光,坐直了腰板,急問道。

劉禪笑道:“諸葛亮年輕時雖然才華洋溢,誌比天高,立誌做一番大事業,但籍籍無名,才學並不為當時的人所認可。其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都以為他在吹牛,隻有好友崔州平、徐庶相信他確實有能力。所以,他急於尋找機會,跟其他名士高人一樣,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經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龐德公道:“自靈、桓以來,朝廷日益腐敗無能,社稷頹廢,根基動搖,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諸侯割據。人心思變,名士們也在尋找著自己的出路,內強才學,外搏名聲,爭取早日得到明君、雄主的重用。因為隻有內外兼修,內真才實學,外有良好名聲的傑出人才方可得到重用。”

“對此洞若觀火、心如明鏡的名士們,一方麵遍拜名師,內修功法,勤學苦練,練就肚含綿繡文章,胸有良策可藏百萬雄兵,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本事,戰則令敵伏屍百萬,不戰則屈人之兵。另一方麵搞盡腦汁,八仙過海,名顯神通,花招百出,待價而沽,平地起價,擇主而侍,從而費盡心機地以各種方式引起君主的關注。”龐德公繼續道。

“在外,名士們借助於清議、品評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核公卿,裁量執政,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於是清議和品評鑒人便應運而生。清議肇始於桓靈時的太學生領?‘有道先生’郭泰郭林宗。其師從飽學之士屈伯彥,才高八鬥,高風亮節,品德高尚。其恥於與宦官外戚腐敗政權為伍,視利祿如浮雲,矢誌優遊卒歲,淡泊平生,終身不仕。深為‘天下楷模’李膺李元禮所稱道。著名相師許邵許子將、許靖許文休兄弟乘勢而起,在汝南共創月旦評。所謂月旦評,就是對當代人物或詩文字畫等進行品評、褒貶的一項活動,常在每月初一發表,故稱“月旦評“。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世俗流傳,以為美談。因而聞名遐邇,盛極一時。於是找其品評之士趨之若鶩,如過江之鯽。最著名的當是子將評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阿瞞極為滿意,大笑而去,由是顯名。”龐德公侃侃而談。

劉禪恍然大悟,拍手叫好道:“於是你們三位大隱便看準時機,承前啟後,互利合作,進行利益交換。利用你們荊襄和江南品評會的話語權和士林界的江湖地位,推銷自已以及門生子侄。龐德公評司馬徽為水鏡,司馬懿為獅龜;司馬懿則受之於桃,報之於李,評諸葛亮為臥龍,稱龐統為‘南州士之首’,號為鳳稚。”

司馬徽父子洋洋得意,麵露得色。而龐德公、黃承彥卻是老臉通紅,羞愧不已。

劉禪看了他們一眼,對黃承彥繼續道:“黃老見諸葛亮才華洋溢,前途無量,便起了招其為婿之意。為了考驗諸葛亮之人品,故意散布你女兒——才女黃月英發黃膚黑之謠言。然而諸葛亮毫不介意,欣然接受。其實,他娶你女兒也是為了融入荊襄七大家族的圈子,並在您的舉薦下拜水鏡先生為師。借助家族盤根錯節關係和雄厚勢力,以及您和龐德公、司馬德操的品評,成為五瑞之臥龍而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