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把趙歧嚇了一跳,他懷疑這些人可能是唐氏的爪牙,嚇得麵無人色。孫賓碩看出了他的窘態,趕緊安慰道:我是北海人孫賓碩,全家百餘口,你可以告訴我實話。
趙岐被打動了,把自己的遭遇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中間難免會對宦官進行痛斥。痛恨宦官的種子,就在這時埋在裏孫賓碩心底。
孫賓碩把趙歧帶回家中,對母親說:兒今日出門,得一死友。孫母也是一個有俠士之風的老太太,答應了兒子的請求。孫家母子殺牛擺酒,為趙歧壓驚,而後二人就成了生死之交。他把趙歧藏在了他家的複壁之中數年之久。直到唐衡和他的弟弟相繼死去,趙岐才得以走出牆壁,重見天日。
天下之大,趙岐卻找不到立錐之地。雖有孫賓碩俠出手相助,但是連寄人簷下都做不到,隻能寄人牆壁內。可見唐氏一門追剿之迫,而愈見孫賓碩之俠肝義膽。
一個人怎麼才能在一個牆壁裏生活數年之久呢?趙岐並未在牆壁裏苟活,他在裏麵刻苦讀書,數年時間就精通了經典,這為他以後的崛起打下了基礎。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趙岐出來後,被三府爭相征辟,從此仕途日進千裏,官至郡守、刺史、太仆。孫賓碩也以俠風讓世人歎服,名揚天下。
劉禪謂然歎道:“想不到孫賓碩如此豪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孫賓碩和趙歧真的是刻骨銘心的生死之交,世所罕見啊!”
劉禪又問道:“我還是不太明白,曹操勢大力雄,為何孫賓碩要離開他呢?”
步練影侃侃而談,說出了事情的原委。董卓進京後,洛陽大亂,天下動蕩,孫賓碩也拒絕與董卓合作。
關東群雄紛起討伐董卓,曹操征募天下豪俊,率先在陳留郡起兵,公開樹起討董旗幟。當時曹操並不出名,除了同宗的曹氏和夏侯氏兄弟,顯得兵微將寡。稍有本事的人都選擇了當時聲勢浩大、兵多將廣的袁紹。
孫賓碩看出袁紹非成大事之人,便跑去曹操那裏。但是,一見到曹操,他就後悔來這裏了。當時曹操正混在鐵匠群裏掄錘,他本來就長得難看,加上煙熏火燎,直接成了黑炭頭了。
孫賓碩搖著頭問曹操,你應該考慮去做大事,怎能與鐵匠一起鑄刀呢!
你看這把卑手刀,能否用來砍殺董卓老賊?曹操抄起未完工的刀,向空氣中砍幾下,對孫賓碩說能大能小,又有何妨?
孫賓碩搖搖頭投奔荊州劉表去了。
孫賓碩之所以離開曹操,大概有三條:第一,因為趙岐的遭遇,孫賓碩對宦官憎惡至極,而曹操正是宦官的後代,孫賓碩因此無法接受曹操;第二,孫賓碩雖然救助趙岐,但也是先爭取到了母親的同意,由此看出孫賓碩是個講究傳統的人,而曹操特立獨行,居然親自鑄刀,這一點嚇著孫賓碩了。第三,趙岐是飽學大儒,在孫家生活數年,這肯定影響了孫賓碩。荊州劉表當時興辦學校,崇興儒教,這人孫賓碩心向往之。而曹操敏銳地洞察到暴力才是眼下推動社會的主動力,所以不惜放下經典而親自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