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別了,礦山(2 / 2)

兩山壁立懸崖陡壁,猴子難行,峻穀奇險如畫。夏秋水泛,舟楫難通。冬春潦淨清流,林木蔭翳,江流掩映,有如柳汁初染。

我當然把這樣的文字植入內心,因為它有聲有色,既言又喻地為我們描繪和揭示了這片山水的性格特征和迷人色彩。當然,更重要的是,由於這片山水的存在,孕育了豐富的生物、水利和礦產資源。我們所熟知的有色金屬——銅,就是這片土地所誕生的“傑作”。由此,我一直試圖把這塊土地想象成一幅油畫,並且狂熱地迷戀上了其中的色彩——金黃與碧綠、紫黃與蔥綠、橙黃與黛綠,它們和諧地交織在一起,而更多的時候它們是從對方的力量中生長和凸顯起來。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這裏的銅礦與綠汁江的關係,就是金黃與青綠之間的關係?這是世界上最有表現力和暗示性的兩種色彩,既提升了大自然的多樣性,又提升了我們生活的意義或價值。

這兩種色彩的表現力和暗示性,早在明代的時候,易門人就利用它在綠汁江一帶找礦。他們說,銅之山,呈青碧顏色。他們還說,那時有一種叫做“碧”的礦石,也叫“石青”,地方誌上謂之“扁青”,那正是一種藍銅礦,當時的人不知是什麼東西,曾把它拿來當染料。據此色彩,易門的先人們在莽莽群山之中找到一個名叫“香樹坡”的地方,那裏的山川河穀裏一定貯存著關於銅的秘密。先人們憑著自己的慧眼和有力的手腳,在此處果然挖掘出了金黃色的銅礦。從此以後,香樹坡逐漸變成一個聲名顯赫的地方,吸引了眾多的老板、砂丁(礦工)和爐丁(爐工),聚集於此。當時,運銅的騾馬,來往其間,不絕於道,香樹坡也因此被視為一個產銅的“銅廠”,一條運銅的“銅道”,一個裝載銅礦的“渡口”。但是,香樹坡確實不是一個可以小視的山坡,對於開采者來說,采掘階段的確比尋找、和探查時更艱難,更危險。這個地方是那樣高聳入雲,是那樣荒蕪寂寥,以致當時留下的一篇“碑記”,幾乎是把它當作“鬼門關”來描述:“香樹坡……懸崖千仞,盤旋而下,中有綠汁一江阻之,為昔日魯魁負險門戶。”在加上當時銅的銷路不暢,價錢極賤,致使香樹坡的銅業一度荒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