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 2)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演變規律,這座輝煌了幾十年的“滇中銅都”也不例外。在美好的二十一世紀剛剛到來之時,伴隨著地下銅礦資源的逐年枯竭,“滇中銅都”的曆史也隨之改寫,銅廠解散了,人撤走了,礦山沉寂了,而山水依舊,草木依舊,物是人非,留下了一個個堪稱“文化遺址”的山頭、河穀和荒園,這未免讓人頓生幾分悲壯和無奈的情緒,許多人都發出了略帶“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感歎。

此時,我走過了綠汁江大橋,麵對著一個大峽穀,進行“探險”式的旅行。我順江而上,看到了兩岸的懸崖陡峭,看到了瀑布、巨石穀、香蕉園和金沙灘……還有江中那些五彩斑斕的石子,也看到了那些荒蕪的廠房、礦洞、爐子和小道。我想,任何對這片土地的曆史有所了解的人,如果來到這個宛若古堡或童話般的地方,都會浮想聯翩,心潮澎湃。

憑我的感覺,此時的氣溫早已超過了攝氏30度,這也許正是我們多年前讚美或向往的“火熱的生活”。我因此嗅到了“銅都”的曆史氣息,因此陷入了綠色和金黃色的想象之中,也因此想起了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的一首頌歌——《永生的宣言》中的詩句:

光輝曾經那麼耀眼,

現在卻從我的視線中消失,

縱使再也喚不回

那綠茵蔥鬱、花朵絢麗的一刻。

我們不會悲傷,而是從殘留中

尋找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