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區密林(1 / 2)

道可道,非常道——道家文化是中華文化傳統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道家從古至今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麵產生了深遠影響。中醫養生,武術氣功,風水堪輿等等,而道教所從事的道術畫符捉鬼等內容,是職業道士的拿手好戲,可以為百姓治病,驅邪,防身,查事,保平安等等。張天師在民間的捉鬼故事更是被世人廣為流傳。

道教起源於漢魏兩晉時期,唐宋時興盛,曆來高人層出不窮,而自清代開始,滿清統治者信奉藏傳佛教,並壓製主要為漢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從此走向了衰落,進入近現代社會以後,道教更是衰微。

簡單的講,從修行方式上來說道士主要分為兩個派別;丹鼎派和符籙派。前者主張煉金丹求仙,分外丹與內丹二脈。後者主張以符籙等方術召神劾鬼、驅邪禳災。而我就是屬於後一類的,我曾掙過活人錢,也掙過死人錢;被人下過降頭,當過替死屍,認識了好多人,也接觸了好多事,其中押魂、鬥屍、請神、驅邪,早已屢見不鮮。

現在回想起這些事的詭異及離奇程度,我想,已經遠遠超乎絕大部分人的想象。要說起與“道”的諸般密切之情,須從我曾祖父那一代說起。

當時正值改朝換代之際,政局混亂,軍閥割據,匪盜橫行,鏖戰至數月之久,人民橫遭痛苦,國家重大犧牲。然而在那個時代,槍杆子就是政權,軍閥集團內部各派係都奉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信條。一人得道,雞犬飛升;一朝失勢,樹倒猢猻散。當時有個軍閥頭子,人稱“虎皮貓”,也拉了一隻百十多號人的隊伍,割據一方土地。

一日虎皮貓約了一個倒賣軍火生意的販子,訂購了一批軍火,這虎皮貓就帶了一從手下去登門收貨。這筆生意談成後,那軍火販子盡地主之誼,款宴招待軍閥頭子虎皮貓,席間請來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戲班子和一些名角名旦,唱戲助興。

幾杯酒下肚,這虎皮貓已喝的臉紅脖子粗,此時台上正演的《化蝶》這一經典名段,扮祝英台那角兒扮相美貌,體態婀娜多姿,把這角色演的是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扮那梁山伯的也是個女角,女扮男相更是英姿颯爽,唱腔餘音繞梁,彷如那夏季蟬聲湧動,墨香好似款款而來的使者,在靈魂的星輝深處盡情演繹愛情的風采。

虎皮貓酒多上頭,立時心底升了色心,看中了那演“梁山伯”的角兒,當下打聽才知此角兒名叫“藍萍淑”,借著酒勁上頭就起了要把這藍萍淑收為九姨太的念頭。可外人不知,這藍萍淑對男人沒好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百合姑娘”。而且更對虎皮貓這種流氓痞子的軍閥頭子深惡痛疾,別說要嫁給他,這種人就是連看都懶得看他一眼。

可那時候是什麼時代?亂世之中,有槍的人說的話就是“正理”,虎皮貓這軍閥頭子暗下吩咐一個叫“於敬生”的手下把這藍萍淑綁走,於是於敬生悄悄溜進藍萍淑卸妝間遣走旁人,掏出家夥進行威逼,把這名角藍萍淑綁了起來,而此時外麵突然人群騷動,槍聲大亂。

當時的軍閥們為了利益,為了地盤,經常發生衝突,今天你搶了他的地盤,明天我又占了你的地盤。一些勢力相對較小的軍閥,沒有幾個能維持長久時間的。而虎皮貓這夥人,早就被附近其他軍閥盯上,趁他此次出來接貨,早已商討好要除掉這根肉刺。

當下這股小軍閥就被人擒賊先擒王了,虎皮貓當場斃命,他帶來的部下死的死、逃的逃,真可謂是樹倒猢猻散。混亂中於敬生劫持著藍萍淑就逃出縣城,擔心被追兵追到,半途也沒敢歇息,踏著夜色一直沒頭沒腦的逃到深山密林中才肯停下。

當時夜深人靜,於敬生發現在遠處有家旅店,燈火闌珊。心想那追兵追而無果,估計也撤了回去,前麵有家店先,進去喝碗茶,休息一番在定奪以後去處。便加快腳步牽著藍淑萍奔之其處,走到店前敲了半天沒人開門,正要大聲吆呼店家,門突然自己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