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莊蹻入滇(1 / 2)

誰能預測未來,我,還是那些已經故去的人?

第七個墓室被打通的那刻,第六個墓穴北麵的牆上開了一個大洞,我們鑽過牆動就進了墓道,這墓道與前麵的完全不同,地勢上是爬升的,最重要的是還有漢白玉台階。

層層漢白玉台基扶搖直上,兩側墓道雕梁畫壁,更有牆龕裏供奉著大大小小的祭鼎,及點點如星火一樣的油燈,讓人驚異的墓頂上是一副星空燎原圖,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那裏是一個墓道,分明是奢華考究的宮殿台階。

一般的宮殿建築台階可分為如意台階踏跺、垂帶台階踏跺、禦路台階踏跺,如意踏跺由一條一條條石組成,從下到上,階石逐步減短,這是一種最為隨意的踏跺形式;而在如意踏跺兩旁依斜度各安一條垂帶石時,叫垂帶踏跺;禦路台階是皇室正殿所特有的,是最高級的,台階共分為三處,中間的一處叫“陛”,是一條斜鋪的石頭 ,上麵刻著龍鳳圖案,禦路台階就是帝後通行的紅地毯----禦路。因為中間的石頭稱為陛石,所以皇帝的尊稱“陛下”即由此而來。

我細數台階,心情越來越驚奇,在古代,台階每層的高度和寬度是有定製的,其寬自八寸五分至一尺為定,厚以四寸至五寸為定”,這是曆代不能突破的定製。基座的高低自然關聯到台階踏跺的級數,即“階級”的多少,“階級”一詞後來衍生為表明人們階級身份的專用名詞,可見台階的等級標誌作用是極為顯著的。即使在同一組建築群中,主次建築之間,台階的高度也是有明顯差別的。用來區分建築之間主從關係和等級關係,主要措施便是控製台基的等級。主人的身份越高,台階的層數就越多,反之越少。

腳下一百零八級台階,象征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如果在往上走便是紫薇三天,試問,在等級製度森嚴的古代,誰能有如此膽量敢駕馭在天罡地煞之上?

墓道的盡頭全是一方青石鋪就的小廣場:方方正正,橫平豎直,每一塊青石背後無疑滲透著修建工人嚴謹的工作態度,要不然在沒有水泥的時代,如何能夠製造曆經千百年不塌陷的工程。

來不及感歎這些秦磚漢瓦的不朽之作,我們的目光便被廣場盡頭的宮殿所吸引,寰宇一樣的三重欄杆包圍下,九九八十一顆門釘的朱漆大門,兩隻椒圖立在門麵上鎮妖屠魔,保守著宮殿的平安寧。

讓我驚訝的是,推開宮門的之後,殿內幽深陰冷,空蕩蕩的大殿裏,28根金絲楠木大柱分成並列的兩排,柱與柱之間隔離出一個狹長的甬道,甬道下兩線油燈把大殿照得人影飄零,即便是行走在甬道上,一種莊嚴肅穆的撲麵而來。

我們在走完甬道上了幾級台階之後,鋪麵而來的竟然是一個古香古色的供桌,上麵擺設的東西和供奉在神龕上的畫像,讓我大吃一驚。

通常情況下在農村的家祠和寺廟裏的供桌上排放的是香燭花瓶和水果,這裏卻是29多個煞白的骷髏頭;別的地方供桌正上方供奉的不是神像就是天地牌位,而這裏卻是絹帛畫裏的一個威風八麵的武將,旁側書寫這名字:莊蹻。 誰能想道,又是奢華及至的墓道,又是苦心精修,費盡移山心力的第七個墓室走到最後,竟然是一座祭壇,我看著那絹帛畫像的莊蹺不禁呆呆出神。

“那畫像裏的是誰?”青鋒問道,這第7個墓穴從走進墓道的時候,就以他不同的姿態迥異於其他墓穴,並且到現在為止,我們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難怪青鋒會這樣問。

“莊蹻,一個楚國將軍。”我的思緒仿佛回道了遙遠的過去:“公元前279年,也就是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58年前,秦軍進攻出楚國楚軍大敗,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以圖再戰秦軍,楚襄王派將領莊蹻率軍通過黔中郡向西南進攻,經過沅水,向西南攻克且蘭,征服夜郎國。

莊蹻能征善戰,一路上過關斬將攻無不破,但是戰爭是要死人的,等莊蹻攻克且莊蹻蘭征服夜郎國之後,回身看去曾經跟隨自己的數千之眾,現在不到一百騎並且大多傷痕累累疲憊不堪。

軍隊需要休息和給養,而為了能楚襄王的使命,莊蹻隻能不斷向西南方向不斷推進,途中傷殘又繼續加重,一百騎到了滇池地區時候已經隻有少少的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