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山河破碎風飄絮 第114章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1 / 2)

兄弟姐妹們情人節快樂,小船是注定要孤身一人了。

~~~~~~~

普通的小船,寬度大都在2米左右,窄,也不會窄出太多,寬也不會寬出太多,而長度,大都在5、6米、7、8米不等。

如此,30步寬的河麵中心,足夠十幾條小船並排通行了。

李元慶又怎的還會猶豫?

當即,李元慶與張盤、陳忠簡單商議一番,船隊便直接進入了三岔河的腹心。

此時,三部戰兵有1500~人,加上水手雜役,差不多超過3000人。

按照河麵的寬度,就算大船通行,其實也沒有太多大礙,但為了保險起見,李元慶三人還是全部選擇的小船,將數艘大船,留在遼河口,每部留下100戰兵看守,由李元慶部把總王海負責河口船隻協調事物。

如此,進入腹心的,便是400多艘小船,1200戰兵,還有數百號水手雜役。

內陸河不比海上,形勢錯綜複雜,加之此時三部人馬又是逆流而上,李元慶在這方麵,也沒有太多經驗。

好在有官滄海在,李元慶直接將負責航行的任務,全權交付與官滄海。

對於此,張盤還想說些什麼,但最終,還是保持了沉默。

400多艘小船,便如同400多艘大魚,一進入河麵,便將河麵堵得有些擁堵。

此時雖是冬季,但遼河口是遼河和三岔河彙聚的交叉點,水流量很大,而李元慶三人為了多帶船隻,每艘船上的士兵和水手都很有限,隻能一起奮力劃槳。

好在之前的晚飯,是李元慶慷慨解囊,不論士兵還是水手,吃的都很足,雖然風很大,但不到半個時辰,船隊便順利進入了三岔河的腹地。

官滄海帶領幾十艘小船在前方開道,李元慶三人,則在第二梯隊前頭的小船上坐鎮,根據周圍環境,隨時應對各種變動。

此時,雖然進入了二月裏,馬上就要到春天了,但河岸兩側,到處都是一片枯色,就像大明在遼地的戰局,讓人很是壓抑。

今晚雖然有風,但月亮不錯,能見度很高。

到了子時,船隊已經深入到三岔河腹地幾十裏,但河岸兩邊,基本沒有看到人煙。

即便有一兩個小村子,也都是一片死寂,沒有絲毫有人煙的跡象。

陳忠不由長歎一聲,“遼事這般不堪,你我都有責任啊。”

張盤也深以為意,“建奴猖獗,此禍不除,必後患無窮啊。”

李元慶點了點頭。

走後世中走來,沒有人比李元慶更了解金錢鼠辮的危害了。若放任曆史自流,悲劇將不可避免的重演。

但此時,隨著老奴的南征北討,整個遼地,都已經落入了他的手中,大明在遼地已經全麵崩盤,大明方麵,即便再想有所動作,已經是很難了。

李元慶心中其實也很迷茫。

八旗兵的驍勇,他已經有了切身的體會,以此時三部這點軍事力量,根本做不了太多,隻能是挑軟柿子捏。

隻可惜,軟柿子哪裏這麼好找啊?

即便是在河岸邊碰到了小規模的建奴主力,三部恐怕也隻能選擇落荒而逃。

不過,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就如之前分析的一樣,老奴得了廣寧城的物資,必定會運送回沈陽,而這運送任務,十成都是要漢人奴隸來做。

這就是李元慶三部最大的機會。

夜風很冷,卻也讓李元慶的頭腦更加清明,逆流而行,船隊速度實在是提不起來,過了子時,馬上就要天亮,李元慶必須要在拂曉前,找個地方紮營,先把三部人馬隱藏起來。

陳忠和張盤說了幾句,發現李元慶正盯著遠處的河岸,忙道:“元慶,在想什麼?”

李元慶一笑,“我在想,建奴的女人,該是什麼滋味。”

陳忠本來興致不錯,一聽李元慶這話,忙啐了一口,“元慶,你啥時候口味這麼重了?那些蠻夷,跟男人一樣粗壯。聽說她們不僅能打獵耕田,到了戰時,甚至可以跟士兵一樣上陣。再說遼地苦寒,又能養出什麼樣的女人?還是我大明的女人好啊。尤其是江南的小家碧玉。”

陳忠長歎一聲,看向了南方。江南,該是什麼模樣?

張盤笑道:“元慶,這事還不簡單?隻要咱們打下個大城,哥哥給你找幾個來,你不久知道了麼?”

李元慶一笑,“這倒是個好主意。”

說著,李元慶舒展了一下筋骨,臉色鄭重起來,“兩位哥哥,逆流的速度太慢,天色馬上就要放亮,咱們得先找個地方紮營休息。”

張盤道:“元慶,這才剛過子時,咱們再往裏走一段不遲。何必急在這時?”

李元慶搖了搖頭,“有備才能無患。兩位哥哥,咱們此行,絕不能輕易暴露行蹤,否則,肥肉撈不到,反而會惹上一身騷。主要是咱們現在可用的情報太少了。我還是想先紮營,等白天得到了準確消息,再確定明天的行動。”

見李元慶這般說,張盤也隻得表示讚同,“元慶,你這人,什麼都好,就是太小心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