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萬丈高樓平地起 第157章 盛夏攻勢開幕(1 / 3)

~~~~~~~

傳令兵帶來的是毛文龍的親筆信,毛文龍在信中指出,他已經決定,在七日後出兵鎮江城,要求李元慶、陳忠、張盤這遼南三部,盡快做出反應,吸引遼西、遼南方向的後金軍留守兵力,為本部拉扯空間,爭取時間。

同時,毛文龍指出,朝廷方麵的糧餉物資,已經有了眉目,不出意外,8月末或是9月初,便能到達本部,屆時,盛夏攻勢打完,各部都能得到有效的補充。

李元慶仔細將信看了兩遍,緩緩吐出一口濁氣。

這個時代,由於小冰河氣候的影響,麥熟的時節,要比正常年景推遲一個多月,此時,隻是七月初,再過七天,還不到七月上旬,麥子還沒有熟透,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

要等到麥熟,要接近七月末,這一來,中間這十幾天的時間,難保不會發生變數。

但換位思考,李元慶也能理解毛文龍的苦衷。

此時這種狀態,毛文龍惦記著這些麥子,鎮江城的這些真奴們,恐怕更是如火燒心。

後金軍圍困鎮江時,沒有將毛文龍打趴下,已經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而龍川的激進,也並沒有完全刺痛毛文龍主力,這便在遼東區域,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如果要保證麥收順利進行,很有可能,鎮江方麵的後金軍,會進行搶收,哪怕麥子還沒有熟透。

毛文龍應該就是基於這一點,不敢繼續拖下去,要保證東江本部的先機。

從軍事層麵上來考慮,這也確實是最好的出兵時機。

哪怕不帶糧草,隻要能保證東江本部的主動性,絕不會缺少糧食吃。

不過,這個時代,大自然才是人類最大的敵人。

小冰河的反複無常,冬天極冷,此時卻是極熱,白天極熱,晚上卻是分外清涼,東江本部設施更不算健全,萬一發生瘟疫或是流行疾病……

但毛文龍已經做了決定,即便是刀山火海,東江本部必然也會一往無前,李元慶的長生營,自然也不能拖了後腿。

仔細想了一下,李元慶給毛文龍回了一封信,闡述了他的擔憂,在夏天出兵,一定要保證衛生。

不過,對繁體字並不擅長,李元慶也不善毛筆,這封信,由他口述,由渠敏秋來完成。

李元慶也意識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想要提升士兵們的紀律性和整體性,識字,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隻有有了知識,人才會心生敬畏,才會更理解什麼是團體。

但這時,顯然沒有這麼多時間了。

想了一下,李元慶又讓渠敏秋分別給張盤和陳忠寫了一封信,詢問兩人對此次盛夏攻勢的想法。

此時,三人都升了遊擊,各部兵力,都在2000出頭,已經有了可以單獨作戰的能力。

三部合力的確勢大,隻不過,協調工作也是相當繁瑣,對於李元慶這種‘漂浮不定’的戰術而言,並不一定就是好事。

但這個麵子,李元慶卻必須給他們兩個。

寫完信,交給傳令兵送走,李元慶並沒有時間躲在渠敏秋這裏涼快,而是迅速返回了大校場,親自指導士兵們操練。

隊列練習,其實並沒有什麼巧處,就是一個準則,多練,拚命練,讓軍官們的命令,在士兵們的身上形成本能。

此時,長生營的大架子已經搭建起來,各基層軍官,基本都是由老兵擔任,雖不夠完善,但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指揮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