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坐看今夜關山月 第599章 登高而望遠!(1 / 3)

~~~~~~

一晃,時間已經進入了十一月。

這段時間,在李元慶的親自坐鎮監督下,長生島的地瓜幹入庫工作,非常順利,初步估計,入庫的地瓜幹儲量,將在一百五十萬斤左右。

這一來,再加之小麥、粟米的產量,家禽牲畜的產量,漁業捕撈的產量,也包括從外麵再購得的糧草貯備。

在天啟六年,就算是維持半年、甚至是十個月的連綿戰事,李元慶也有了充足的資本來應對。

更讓李元慶欣喜的是,念兒和彩虹姑娘,相繼為李元慶生下了一女一兒,李元慶此時已經有了六個兒子,子嗣昌盛,島上的向心力,也更為充裕。

與此同時,從南京趕到京師,又從京師趕到長生島的‘牛痘工作組’,也正式入駐了島上,他們將在全封閉式的軍營裏,首先對軍醫和女護兵展開培訓。

李元慶也準備,在未來的幾年裏,所有的長生島新生兒,都要接受牛痘疫苗的接種。

事實上,李元慶也一直在思量,包括乙肝、腦膜炎之類新生兒易患病疫苗的研究,但此時的醫療條件有限,李元慶也沒有太多好辦法,隻能是盡可能的提高島上百姓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麵,也繼續加大對衛生工作的嚴格要求和宣傳。

確保在長生島內,沒有流行疫病滋生和傳播的環境。

不過,消息卻也並不都是好消息。

內書房裏,看著遼西剛剛傳過來的情報,李元慶不由緊緊皺起了眉頭,深深的陷入了深思。

如同曆史上的發展無異。

閹黨出身的‘保守派’大佬高第,在遼地經略的位子上上任之後,很快,便燒起了他的‘三把火’。

首先便是對孫承宗在整個遼地軍事布局的否定。

原本,孫承宗任上時,明軍在遼西的防線,一度推到了錦州、大淩河一線,收複河西的雄心,一覽無餘。

但高第對此顯然不感冒,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縮防線,撤裁軍備,甚至,他都一度想放棄錦州,將明軍防線聚集到小淩河以南。

好在遼西這幫人總算也不全是酒囊飯袋,在涉及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之時,他們也同高第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最終,迫於各方麵的壓力,高第也隻能放棄了放棄錦州的念頭,默許了遼西將門們‘據點防守’的大略。

捏著手裏的情報,李元慶的心裏也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朝令夕改,走馬觀花。

大明王朝,還有什麼正統性?

這又讓天下百姓,如何看待?

可惜啊!

在這種大勢上,就算李元慶不爽,卻也發不上太大的力。

說到底,這天下,還是文人的天下。

高第堂堂幾朝大佬,經驗何等‘豐厚’?

他李元慶區區一介武夫,就算有些許的微末功績,又怎的可能與高第這種大佬的話語權相提並論?

不過,高第對遼南、遼東這邊,卻一直沒有什麼動作,隻是在上任時,給遼南、遼東發來了公函,隻說有時間讓李元慶到遼西‘報個到’,卻並未有任何實質性的指示。

看得出,這老頭兒,在權利的核心上,還並不算糊塗。

但李元慶也清晰的明了,高第想要在遼西抓權,在最短的時間內控製形勢,還是必須要倚重將門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