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八千裏路雲與月 第954章 聰古倫省親!(1 / 2)

~~~~~~

老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一旦地方達成了一致,結成了‘攻守同盟’,上峰再想要應對,那怕是強勢上峰,卻也必須要浪費不少腦筋了。

尤其是此時的遼南,山高皇帝遠,李元慶和陳忠,又皆是手握重權、強權的戰將,哪怕是崇禎皇帝再稚嫩、再不爽,卻也絕不敢再拿這種事情,來試探他李元慶的底線的。

而對李元慶而言,要修複、或者說持續維係與崇禎皇帝、與朝廷之間的關係,也很簡單。

屆時~,隻需將魏良和張啟亮‘推出去’,便可了。

魏良和張啟亮對此也都是心知肚明。

事已至此,他們都已經非常明了,除了做李元慶的忠狗,他們根本再無選擇。

畢竟,以李元慶的能力和威勢,隻要隨便搞來些戰功,便已經足夠和皇上、和朝廷,重新維係關係了。

…………

皇上替換監軍的試探,對魏良和張啟亮而言,簡直是要‘天塌了’一般的大事兒,但對李元慶而言,不過隻是‘過家家’一般的無聊小事兒。

魏良和張啟亮,在長生島,在廣鹿島,包括整個遼南的體係中,隻能是西貝的樣子貨。

再赤~裸一點,他們就是皇上和朝廷最後的臉麵!

如果崇禎皇帝懂事,那~,一切便照舊,該怎麼,還是怎麼。

但~,如果崇禎皇帝不懂事,那~~,也就不能怪他李元慶要‘清君側’了。

當然,大家都是明白人,自然不會無節製的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安撫了魏良和張啟亮,接下來的時間,李元慶將他的絕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軍務上。

主要是兩個方麵。

首當其衝的,便是培養整個軍隊的榮譽感,展現他們的榮耀。或者,再直白點說,維係他們對他李元慶的忠心。

其具體操作,李元慶自然是無恥的剽竊了後世我軍的成功經驗了。

經過仔細考慮和嚴格篩選,李元慶將長生營內龐大的鎮撫體係,拆解成為了兩個獨立的部分。

第一個,還是原先的鎮撫體係。他們還是負責原先的工作,整頓軍紀,整合報功,統籌戰事一線。

第二個部分,李元慶從鎮撫體係中,挑選出了一部分優秀者,成立了新的‘指導員’體係。

指導員體係不再承擔原先繁瑣的鎮撫工作,他們將直接對李元慶本人負責,首要工作,便是撫慰軍心,了解部隊的一線狀態,把握部隊隨時的脈搏。

以實職把總開始,每個把總,配備一名指導員,享受實職把總待遇,進入把總級的戰鬥指揮班子,但他們隻有建議權,並沒有決策權,具體決策權,還是掌握在實職把總軍官手中。

以長生營體係現在的成熟度,加之李元慶至高無上的威望,指導員體係的推行,非常順利,完全沒有任何阻礙。

主要是大家都是老熟人,隻不過,由鎮撫,換了個新的稱謂。

尤其是這些指導員,都是鎮撫官中的精英,原本在士兵中,就有著不少的威望。

最關鍵的一點,這並不會讓李元慶再花大價錢,提拔一批新的軍官,徒增壓力。

要知道,此時的長生營,雖然規模越來越大,但因為其體係的完善,那可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啊,想要混日子,那是絕無可能的。

李元慶第二個部分的重要工作,便是對兒郎們、關於北地之行、具體細節事務的培訓了。

時至此時,不論是長生營、還是陳忠廣鹿島部,主要軍官們,在作戰經驗上,在作戰作風上,已經沒有太多問題。

但~,北地畢竟不同於遼地。

如果說遼地是‘放逐之地’,那北地,西伯利亞,那可就是完全的放逐之地了。

這就意味著,明軍的對手,不僅僅是那些老毛子,更多的,是老天爺!

首當其衝的,便是防寒保暖工作。

如何在最惡劣的條件下,驅寒保暖,包括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在失去支撐的環境下,如何利用最原始的手段,生火。

這裏麵,很多常識,在後世,可能小學生都非常熟練。

但此時,對兒郎們而言,這卻是完全新的知識。

另一部分,便是各種急救知識的培訓。

雖然李元慶此次北地之行,是大規模的大部隊行動,加上陳忠部,怕至少要三萬人以上的龐大規製,部隊一般不會分散。

但各部隊之間,難免會有分散行動的時候,難免會有遇到困難、甚至是危險的時候,為了保障兒郎們的生命,李元慶隻能將他能想到的細節,都考慮在前麵。

正如聖人那句老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萬事,多想一步,多做些準備工作,總是沒有壞處的。

…………

時間飛速流逝,一晃,已經到了四月末,轉天,就要到五月初一了。

經過這些時日李元慶身先士卒的辛苦準備,北地之行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位,糧草、船隊、軍火、人力、部隊,都已經隨時待命,整裝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