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踏雪無痕! 第1326章 滾雪球效應!(1 / 2)

~~~~~~

老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

隻不過,言語再深刻,卻始終有些輕飄飄。

具體到實際,卻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等什麼時候真正親身體驗了,才能感覺到,這刀子入肉,究竟有多深。

身為閹黨成員、半核心骨幹,薛國觀雖是在崇禎元年時,通過他巧奪天工的‘魚目混珠’之計,逃過了第一場大~清~洗。

之後,又屢次故技重施,轉移天子和朝廷的注意力,屢屢蒙混過關。

但紙究竟是包不住火。

此時,薛國觀的新靠山、剛剛升到內閣首輔沒多久的溫體仁,雖然依然在盡力庇護著他,但當年東林的熊明遇、蕭近高、喬允升諸人,實在是被他折騰的太慘了。

妻離子散,甚至家破人亡。

這些人的門生故舊,又怎可能會放過他?

數不清的‘黑狀’,數不清的彈劾,便是溫體仁此時也有些壓不住了,要‘棄車保帥’,他薛國觀隻能是自生自滅。

但他薛國觀此時才四十出頭啊,又怎可能甘心幾十年的寒窗苦讀,一汪心血,就這樣付諸東流?

有句話說,‘驚弓之鳥’。

此時的薛國觀,雖是小心躲到了山海關療傷,但京裏前幾天又有消息傳過來,形勢已經愈發危機。

甚至,連溫體仁也親自規勸薛國觀,讓他‘自行了斷’,免的傷了和氣。

畢竟,隻要他溫體仁還在,他薛國觀總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薛國觀這種人,怎可能會坐以待斃、等待命運的審判?

此時,李元慶這言語雖然有些輕飄飄,但很快,薛國觀便抓到了其中的一絲‘真氣’,忙笑道:“伯爺,實不相瞞,下官此時已經是熱鍋上的螞蟻----自身難保,又怎敢插手地方事務?伯爺,有人,有人想要下官去死,可~~,可下官還不想死。求~,求伯爺救下官!”

說著,薛國觀‘撲通’一聲,又跪倒在地上,眼淚都流了出來,眼巴巴的看著李元慶。

李元慶不疾不徐的品了一口雪茄,淡淡笑道:“薛大人,您這~~~,這讓元慶很為難那。您也不是不知道,元慶此時也是風口浪尖那。”

薛國觀何等精明?

轉瞬,他便抓到了李元慶的核心主旨。忙用力對李元慶磕了個頭道:“伯爺,下官本就與伯爺同氣連枝!下官別無所求,隻求與伯爺同生共死,同舟而濟!”

薛國觀這話說的極為果斷,簡直有些斬釘截鐵。

說完,用力對李元慶磕著頭,不再多說半字。

李元慶一時也不由對薛國觀刮目相看。

有句老話講:“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換句直白點的話來說,起勢難,挫折後跌落低穀,再起勢更難!

在華夏曆史的璀璨長河中,前者,能做到的簡直不知凡幾。

有人運氣好,有人點子正,有人奮發圖強、拚命奮鬥,當機遇合適的時候,很多人通過努力、甚至是通過運氣,都可以達到他想要的人生製高點。

但~~,在製高點之後,一旦出現挫折,再爬起來的,那可就是寥落孤星了。

正如光武帝劉秀的名言,“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也無怪乎~~,薛國觀這廝,能在閹黨的大風暴之後,沉浸十年,卻依然可以東山再起,甚至做到了內閣首輔的寶座了。

這廝~,其政治能力先不論,但其政治~敏感性,或者說站隊能力~,怕絕對算是人中龍鳳,萬中無一的佼佼者了。

李元慶此時在打量著薛國觀,薛國觀卻也在小心打量著李元慶。

時已至此,薛國觀不是沒有考慮過投靠李元慶的後果。

甚至,早在平穀之戰之初,薛國觀便已經考慮過此事,隻不過,他遲遲下不定決心。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有著魏公公的先例,薛國觀已經切身體會到了走捷徑、需要付出的代價。

但平穀之役,李元慶簡直是橫掃千軍,令日月都失光,尤其是李元慶所表現出來的控製力、掌控力,他薛國觀都忍不住拍手叫絕啊。

這些時日,薛國觀足足研究了李元慶的生平上百遍!

像是李元慶這樣的梟雄,不成功則已,一成功,天下間,誰人敢掠其鋒芒?

此時大明的政治意識形態發展到現在,很多東西,大家其實都是心知肚明。

但薛國觀深信,哪怕李元慶出現了什麼致命的錯誤,但有他這個‘子房’在,必定可以幫李元慶化險為夷,從而‘雲起而從龍之’。

今日與李元慶的對話,薛國觀臨陣卻拋棄了他準備已久的言辭。

因為他發現,李元慶此人,比他想象的要更沉穩,他也很想試一試,李元慶的接受力、心胸、掌控力,到底是何程度!

反正他現在已經是這個模樣,如果李元慶是明主,必定可將他拉出水火,反之,他也沒有什麼可損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