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尋找金融地震的“震中”(1)(1 / 3)

2007年8月,一場金融地震席卷全球。美國、歐盟、日本等世界金融市場無一幸免,一時間哀鴻遍野。一向頤指氣使的美國終於低下了他高昂的頭顱,呼籲全球“救市”,挽救美國搖搖欲墜的經濟。就在世界各國忙於“救火”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美國次貸危機同美國的關係?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央行”美聯儲扮演了什麼角色?危機的源頭真的源自雷曼兄弟麼?為什麼次貸危機中的次級債券信用等級全部是優秀?真的是美國人在這場危機中損失最大麼?本章,為你解密究竟誰是金融地震的“震中”,同時告訴你,美國同“震中”的關係。

次貸就是次品房貸?

37歲的塔裏婭·西格蕾夫絲·奎因是馬薩諸塞州一名普通的護士,她帶著3個孩子住在馬薩諸塞州劍橋的一所旅店裏,經過幾個月的適應,已經完全能夠適應這裏的生活,可以自己做飯吃。

因為馬薩諸塞州庇護所住客數量如今已經飽和。政府隻能把這些無家可歸的830戶人家安排進39家旅館居住,據說這是旅館能夠接受的最大限度。在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其他城市也出現類似狀況,擁擠的庇護所不再接收新住客,令不少家庭隻能用慈善機構發放的優惠券自掏腰包住旅店。

在此之前,她曾經在一家政府庇護所住過兩個多星期,後來才搬進這家旅店。而造成這個局麵的,就是2008年華爾街金融風暴以來的房地產泡沫大崩潰。

因為房價跳水,經濟低迷導致這些購房人失去了工作,不得不接受政府救濟。美國四大無家可歸者保護組織曾經發表聯合報告說,他們失去住房後,大多數人選擇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居住。其他人住在庇護所或旅館裏。

在不少地區,庇護所已經滿員,因此唯一能讓家庭成員待在一起的方法,是以每周200美元的價格租旅店居住,全美無家可歸者援助聯盟執行主任米歇爾·斯托普斯說,“他們把80%的收入用在住房上,加上不能自己做飯,花在食物上的費用也更高。”

其實早在2007年8月,危機已經出現端倪。華爾街位列前茅的金融巨頭貝爾斯登忍痛宣布:由於受到美國次級債危機的毒害,其手中的兩隻相關基金倒閉,投資人損失超過15億美元,並且表示可能會賣身給摩根大通、美國銀行以及彙豐銀行等巨頭。

而在此之前,貝爾斯登頭號債權人美林公司,斷然決定拍賣貝爾斯登的8億多美元次級債MBS,還計劃出售其相關衍生產品。此舉激起了一係列連鎖反應。隨後高盛、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也都采取了類似行動。由此引發了對美國房地產垃圾債券的拋售狂潮。

更為嚴重的是,像美林等巨頭們原計劃拋售的產品中,有大部分屬於此前備受國際評級機構推崇的AAA產品。即便這樣,優等品在拍賣場上還是遭遇了滑鐵盧——資產打到85折還鮮有問津,其餘次等貨就更是垃圾一堆。

隨後不久的四個月,美國次級債風波就讓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Mae,房利美)和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FreddieMac,房地美)所持相關資產市值縮水47億美元。當時的房地美持有相關資產約1240億美元,房利美持有約580億美元,可是很快就被狂潮淹沒。

到2008年6月份,美國已經有超過50家發放次級債的機構關門,30多家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停業,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AccreditedHomeLenders)最後也撐不住了,對外公布“可能隨時破產”。這股黑風雪雨馬上像龍卷風一樣把美國房地產拋向了半空。

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全球最大保險公司AIG也在風暴中下倒了下來。他涉及了大量次級債衍生品CDO的投資業務,由此可能產生高達23億美元的損失。此外,美國投行美林的兩隻對衝基金權證產品,也注定將在這場風波中損兵折將。

而追究這股風波的源起,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企業——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CenturyFinancialCorp)罪責難逃,由於資金鏈斷裂,新世紀金融在2007年3月13日就被紐約證券交易所停牌。後來因為超過84億美元的債務無法償還,新世紀金融向美國聯邦破產法院提出破產保護申請,從此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就這樣倒下了。

那麼垃圾房貸債券是如何走上股市進行交易的呢?

其實都是國際金融家們通過資產證券化——把房地產信貸包裝成有價證券(MBS債券)拿到資本市場上去流通,以控製風險鎖定收益,後來又配合國際評級機構的評級要求設計出了各種衍生品:CDS、CDO以及CDO平方等等,這些垃圾債券被打扮的花枝招展走向舞台,這其中後台老板、化妝師、媒體等等利益既得者都是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