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魁元同誌的新著《市場創造論》在付梓之際,約我作序。通讀了一遍書稿,我欣然同意,理由有二:
首先,從作者來看,趙魁元同誌長期從事基層實際工作,而且可以說是從最基層一步一個台階走上來的,這使他具有非常豐富的實際經濟工作的經驗。中國經濟學的發展,既需要經濟理論工作者運用已有的理論框架、理論知識、理論工具對中國的經濟實踐作出孜孜探求,揭示出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運動規律,也需要大批的實際經濟工作者能夠從實踐經驗中、從大量的案例中歸納、總結、提升,形成在中國的土壤上土生土長出來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論。但是,由於受到體製等多種因素的製約,我們的經濟理論工作者缺乏足夠的通道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就限製了理論工作者通過實踐對已有理論的檢驗和發展,同時,我們的實際經濟工作者由於缺乏與理論的結合,就限製了他們對熟悉的實踐的理論總結和提升。這可以說是中國經濟學建立和發展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加快中國經濟學的發展,就需要采取各種有效的形式建立起理論與實踐的溝通與融合。從這個意義上說,實際經濟工作者依據自己的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思維和理論總結,著書立說,就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一種形式,就應該得到應有的鼓勵。如果我們的實際經濟工作者都能身體力行,不論什麼程度上的理論思維,對於中國經濟學的發展來說都是極大的幸事,因為這種理論思維一方麵可以為中國經濟學大廈的建設添磚加瓦,另一方麵又可以為理論工作者提供所需要的實踐素材,為理論的檢驗和發展服務。
其次,從作品來看,該書確實提出了許多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例如,作者在第一章中明確提出:“占有市場分為三個層次:適應市場、開拓市場、創造市場。創造市場是發展市場經濟的最高境界,體現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認為,這是作者在長期的實際經濟工作中悟出來的真理,也是對企業和企業家經營理念的一個高度概括。可以說,對於企業的經營理念,能夠適應市場,那是對企業家的最低要求,也就是說,如果連適應市場都做不到,他實際上就不具備企業家的資格。但是,要成為一位優秀的企業家,從而能夠引領企業持續地成長,就不僅要做到適應市場,而且還要創造市場、預見市場。所以,作者把創造市場看作是發展市場經濟的最高境界,是很有創新性的。此外,作者對資產與資本、資金與資本相互關係的分析,以及對資產、資金向資本的轉化的分析,都是很有見地的,特別是對居民資產從金融資產向不動產的擴展,並以此為手段融通資金,實現居民資產向資本的轉化的分析,對於我們打開居民理財、增加居民收入的思路是很有啟發的。
當然,作者畢竟不是專業的經濟理論工作者,對有些概念的把握和運用還值得進一步斟酌。但這並不妨礙該書的亮點。
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黃泰岩
2002年9月於中國人民大學宜園市場創造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