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是對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紡織產業競爭力進行了相關研究,試圖從總體特征和內部結構兩方麵分析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找出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的弱勢與存在的問題,進而分層次、分階段地探討提升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發展戰略和具體措施。然而,由於本人水平有限以及資料收集的困難,書中還存在著不少缺點和疏漏之處,如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的國際比較國家如果不隻局限於我國紡織品服裝的主要貿易夥伴和主要競爭對手,而是世界範圍內的紡織品服裝貿易國家,則更有利於分析我國紡織產業的世界地位和國際競爭力水平;本書收集到的國際紡織產業相關數據還不夠全麵,如果能得到更為全麵的產業數據,則還可以運用其他數量分析方法進行進一步的量化研究;此外,我國區域紡織產業競爭力研究的一些結論論證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等,其他研究不足之處懇請專家學者批評指正,以便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完善和提高。同時,結合本書的研究體會,作者認為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在以下幾個方麵還迫切需要深入研究:
第一,針對具體紡織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研究。紡織產業具有典型的長產業鏈特征,而我國紡織產業不可能在每一個價值鏈環節都參與國際競爭並具有競爭優勢,因此,有必要針對具體紡織產品如我國服裝、絲織品、合成纖維等主打產品進行深入研究,詳細評價我國具體紡織產品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弱勢,這樣不僅能為我國紡織產業的產品結構調整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而且有助於為我國一些優勢紡織產品製定遠景發展規劃,居安思危,以永葆其競爭優勢。
第二,我國紡織產業的區域轉移模式和轉移路徑研究。隨著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要素條件的變化以及我國中西部地區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國東部地區紡織產業呈現出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發展趨勢,因此,有必要認真研究我國紡織產業的區域轉移模式和轉移路徑,為我國紡織產業的順利轉型提供指導建議,這不僅事關我國紡織產業的發展大局,而且也關係到我國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區域經濟的發展等重大問題。
第三,國際貿易保護和限製性措施對我國紡織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紡織產業國際競爭不隻需要內部競爭優勢的培育和完善,同樣需要考慮國際諸多因素,如貿易規則和貿易壁壘等,尤其是後配額時代國際紡織品貿易實踐已經表明,國際社會的貿易保護和限製性措施嚴重影響了我國紡織產業競爭優勢的充分發揮,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的貿易保護和限製措施對我國紡織品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機製,以便更好地指導我國紡織產業參與國際競爭和分享應得利益。
總之,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而且要求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加之我國紡織產業具有許多“中國特色”,因此,係統深入地開展我國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具有很大的難度,本書正是在這方麵做了一些嚐試性的工作,以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最後,希望國內外的廣大同行能共同努力,促進我國紡織產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