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買賣股指期貨必懂的基礎知識(1 / 3)

(一)什麼是期貨?期貨交易有什麼特征?

在了解股指期貨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期貨。期貨是相對於現貨的一個概念。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期貨並非商品,而是由期貨交易所統一製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準化合約。這個標的物又叫基礎資產,可以是某種商品,如銅或原油;也可以是某種金融資產,如外彙、債券;還可以是某個金融指標,如股票指數。

期貨是在遠期交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遠期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先談好價格,未來的某個時間再按照這個價格進行交易。例如,農民與糧食加工商談好,3個月後以3元/千克的價格把50噸大米賣給糧食加工商。這就是一筆遠期交易。

期貨交易也是未來的買賣活動,但和遠期交易有很大區別。

首先,期貨交易是在期貨交易所發生的、公開進行的標準化合約的交易。每個期貨合約的條款都是標準化的,如到期日規定好是每月15日或者是最後一個交易日,標的資產是某種規格的電解銅或者是五年期國債,一張合約的買賣相當於5噸銅或是10萬元麵額的國債買賣等。

其次,期貨交易的對象是期貨合約,而不是實物商品。因此,期貨投資者可以在合約到期時進行實物交割或者現金交割。就實物交割來說,一方交納現金,一方交出合約中約定的規定規格的商品,這和遠期交易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在於,期貨合約可以在合約到期前采用平倉的方式衝銷原來的交易。因此,期貨交易的流動性更強。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製度和當日無負債結算製度,因而其違約風險遠遠低於遠期交易。

(二)期貨的種類有哪些?

期貨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商品期貨中主要品種可以分為農產品期貨、金屬期貨(包括基礎金屬與貴金屬期貨)、能源期貨三大類;這裏主要講一下金融期貨(股指期貨、股票期貨等)。

金融期貨的主要品種可以分為外彙期貨、利率期貨(包括中長期債券期貨和短期利率期貨)和股權類期貨。

(1)

外彙期貨也稱貨幣期貨。它是以外彙為基礎工具的期貨合約,是金融期貨中最先產生的品種,主要用於規避外彙風險。外彙風險又叫彙率風險,是指由於外彙市場彙率的不確定性而使人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從其產生的領域分析,外彙風險可分為商業性彙率風險和金融性彙率風險兩大類。

商業性彙率風險主要是指人們在國際貿易中因彙率變動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是外彙風險中最常見且最重要的風險。金融性彙率風險包括債權債務風險和儲備風險。所謂債權債務風險,是指在國際借貸中因彙率變動而使其中一方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所謂儲備風險,是指國家、銀行、公司等持有的儲備性外彙資產因彙率變動而使其實際價值減少的可能性。

(2)

利率期貨。利率期貨是繼外彙期貨之後產生的又一個金融期貨類別,其基礎資產是一定數量的與利率相關的某種金融工具,主要是各類固定收益金融工具。利率期貨主要是為了規避利率風險而產生的。固定利率有價證券的價格受到現行利率和預期利率的影響,價格變化與利率變化一般是反向關係。利率期貨品種主要包括:

①債券期貨。以國債期貨為主的債券期貨是各主要交易所最重要的利率期貨品種。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為例,目前交易的國債期貨包括2年期、5年期、10年期國庫票據期貨和30年期國債期貨,還開發了道瓊斯CB0T國債指數期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除進行每周美國國庫券期貨交易,還推出了墨西哥、日本等國的政府債券交易品種。與此相似,新加坡交易所、歐洲交易所等也有外國政府債券期貨交易。

②主要參考利率期貨。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存在若幹重要的參考利率,它們是市場利率水平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金融機構製定利率政策和設計金融工具的主要依據。除國債利率外,常見的參考利率包括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0R)、香港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HIB0R)、歐洲美元定期存款單利率、聯邦基金利率,等等。

③股權類期貨。股權類期貨是以單隻股票、股票組合的價格或者股票價格指數為基礎資產的期貨合約。

(三)什麼是股票價格指數?如何計算?

股票價格指數是反映整個市場上各種股票市場價格的總體水平及其變動情況的指標。在股票市場上,成百上千種股票同時交易,股票價格的漲落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有一個總的尺度標準,即股票價格指數來衡量整個市場的價格水平,觀察股票市場的變化情況。

股票價格指數一般是由一些有影響的機構編製,並定期及時公布。國際市場上比較著名的指數有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倫敦金融時報指數等。

股票指數即股票價格指數,是反映整個市場上各種股票市場價格的總體水平及其變動情況的指標。在股票市場上,成百上千種股票同時交易,股票價格的漲落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有一個總的尺度標準,即用股票價格指數來衡量整個市場的價格水平,觀察股票市場的變化情況。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務機構就利用自己的業務知識和熟悉市場的優勢,編製出股票價格指數,公開發布,作為市場價格變動的指際。投資者據此可以檢驗自己投資的效果,並用以預測股票市場的動向。同時,一些相關人,比如公司高管、政界領導、新聞界、經濟學家等,他們也以此為參考指標,觀察、預測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形勢。

這種股票指數也就是表明股票行市變動情況的價格平均數。編製股票指數通常以某年某月為基礎,以這個基期的股票價格作為100,用以後各時期的股票價格與基期價格比較,計算出升降百分比,就是該時期的股票指數。投資者根據指數的升降,可以判斷出股票價格的變動趨勢。並且為了能實時地向投資者反映股市的動向,所有的股市幾乎都是在股價變化的同時,即時公布股票價格指數。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分股;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由於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複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幹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1)

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時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2)

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為依據來計算。

(4)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四)股指期貨概念與特征

1. 股指期貨概念與特點股指期貨是以某個股票價格指數為標的期貨合約。我國的股指期貨以滬深300指數作為標的。股指期貨具有下列特點:

(1)

跨期性。股指期貨是交易雙方通過對股票指數變動趨勢的預測,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間按照一定條件進行交易的合約。因此,股指期貨的交易是建立在對未來預期的基礎上,預期的準確與否直接決定了投資者的盈虧。

(2)

杠杆性。股指期貨交易不需要全額支付合約價值的資金,隻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就可以簽訂較大價值的合約。例如,假設股指期貨交易的保證金為10%,投資者隻需支付合約價值10%的資金就可以進行交易。這樣,投資者就可以控製10倍於所投資金額的合約資產。當然,在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時,投資者可能承擔的損失也是成倍放大的。

(3)

聯動性。股指期貨的價格與其標的資產——股票指數的變動聯係極為緊密。股票指數是股指期貨的標的資產,對股指期貨價格的變動具有很大影響。與此同時,股指期貨是對未來價格的預期,因而對股票指數也有一定的反映。

(4)

高風險性和風險的多樣性。股指期貨的杠杆性決定了它具有比股票市場更高的風險性。此外,股指期貨還存在著一定的信用風險、結算風險和因市場缺乏交易對手而不能平倉導致的流動性風險等。

2. 股指期貨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股指期貨最早產生於美國市場。20世紀70年代,西方各國出現了經濟滯脹,經濟增長緩慢,物價飛漲,政治局勢動蕩,當時股票市場經曆了二戰後最嚴重的一次危機,在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中道瓊斯指數跌幅達到了45%,投資者意識到在股市下跌中沒有適當的管理金融風險的手段,開始研究用於規避股票市場係統性風險的工具。1982年2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批準推出股指期貨。同年2月24日,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推出了全球第一隻股指期貨合約——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合約;4月21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推出了S&;P 500指數期貨合約。股指期貨一經誕生就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價值線指數期貨推出的當年就成交了35萬張,S&;P 500指數期貨的成交量更達到了150萬張。股指期貨的成功,不僅擴大了美國期貨市場的規模,也引發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貨交易熱潮。成熟市場及新興市場紛紛推出股指期貨交易。目前,全部成熟市場以及絕大多數的新興市場都有股指期貨交易,股指期貨成為股票市場最為常見、應用最為廣泛的風險管理工具。按照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統計,2009年全球股指期貨的交易量高達18.18億手。其中,美國的小型S&;P 500指數期貨、歐洲的道瓊斯歐元STOXX 50指數期貨、印度的S&;P CNX Nifty指數期貨、俄羅斯的RTS指數期貨、韓國的KOSPI 200指數期貨和日本的小型日經225指數期貨等成交活躍,居全球股指期貨合約交易量前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