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兩本書《股票行情的真諦》和《江恩華爾街選股術》分別於1923年和1930年麵市後,全球經曆了有史以來最令人恐慌的經濟大蕭條,它伴隨著史上最凶猛的股價暴跌而愈演愈烈,股市在1932年7月8日觸及曆史穀底。1929年以後,情況開始有了變化,一些新法規的實施影響了股票市場的運行。股票交易監管法的獲批已經讓股票市場的交易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有必要製定新的交易法則來適應這種變化的需要。正如《聖經》中說的那樣,“舊事物消亡以後,新事物會取而代之;聰明的人會隨機應變,而愚鈍的人則從來就不會變通。”當周遭環境發生變化時,那些拒絕隨之改變的人,或者那些看不到新的做事方式的人,都注定會是輸家。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朝前走而不是往後退。我們不能故步自封。我們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否則就會落得個“昔日黃花”的下場。亨利·福特的老款T型轎車讓他掙了幾億美元。這款車在那個年代曾是一部好車,福特對它也很滿意,但是時過境遷。公眾的觀念也在變,他們需要一款更時髦、更好的車。亨利·福特是個精明的人,他看到“苗頭不對”,隨即轉換思路。在全球經濟大蕭條中期,福特先生關閉了老款車的生產廠,並斥資1億多美元開發了一款更先進的新車,它或者就像男孩們說的那樣:“T型車搖身一變成了個漂亮MM”。促使他開發這款新車的原因,並不是貪心要賺更多的錢,而是出於尊嚴和抱負,他要讓人們的良好願望依舊能夠成真,讓大家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車。公眾的反應是迅速的,新款福特車成為了最熱銷的車型。福特每年都會對車做一些改進,而1936年款是目前還在生產的車型中最好的。
自私自利的政客們的言論總是在抹黑華爾街,誤導公眾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方式和那些股票經紀人都有問題。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一個行業的人擁有比紐約證券交易所會員更高的信用。全球的商人恐怕都無法像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中的經紀人那樣嚴格履行合同。在其他行業,簽訂合同是為了在將來交付不同等級的貨物、木材、紡織品和各類商品。對於這類合同,如果後來商品價格上漲了,買方會找賣方讓他交貨;但是如果價格降了,買方會取消合同,留下賣方自己來收拾殘局。在這裏,我引用一位事業有成的木材商給我的信中的一段話:
在木材交易中,即使你能有幸事先猜到未來的價格波動,你也不可能從中獲利,原因是如果木材價格下降,買方會取消合同;但是當價格上漲時,買方又期望鋸木廠按照合同中的銷售價格來履行合同。這就是鋸木廠向那些作為美國硬木木材大買家的工廠出售木材時所采用的一般規則,鮮有例外。當木材市場在1934年上半年價格下滑時,我公司的木材訂單被取消,總量達140萬英尺。我知道,這對於您來說一定會感到很奇怪,因為在您那裏,長久以來,所有合同對買賣雙方都有約束力。
我對華爾街所采用的交易方法一直十分推崇。在華爾街交易了10年之後,我認為,世界上可能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地方,沒有簽了合同之後卻又抵賴的現象出現,而且也難再有這樣的交易,沒有不誠實的行為發生。
從來就沒有聽說過,任何一名紐約證券交易所會員曾經試圖取消股票的買賣合同。當一個經紀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通過舉手或點頭表示買進或賣出股票後,就會以他的信用來約束合同的履行,而且他做到了。無論股價的走勢如何背離他的想法,也不論損失有多大,他從不會賴賬。經紀人不會去想辦法取消合同,他會完成股票的交割。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和經理是誠實可靠的。公眾總是搞不清楚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定位,紐約證券交易所隻是買方和賣方進行交易的工具和設備。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中的經紀人絕不應該對聯營投資集團和場外交易的行為負責,過去不時會有一些肆無忌憚的操縱股價者在股市中興風作浪,但公眾卻因受了誤導而相信是紐約證券交易所和它的會員們在和他們唱對台戲。其實經紀人隻是從交易中抽取傭金罷了,他們會盡可能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存在是對民眾有益的。這個國家大部分生產商的股票都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每個買方和賣方都能知道每天的股票交易價格。如果沒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就沒有股票結算公司,當人們需要用錢時,也就沒有地方可以讓他們能迅速將手中的股票變現。紐約證券交易所從1792年一直存在至今的事實證明,它滿足了一種經濟需求,否則早就關門大吉了。
多年來,華爾街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以及它們的交易規則和方式都被認為是最好的,不需要做任何改變。後來,有了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和《證券交易法》的出台,股票交易規則被迫進行修改。在這些法規生效前,紐約證券交易所已經認識到需要采用新方法開展業務,並將其所進行的業務方式完整地向公眾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