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可以算得上是東漢以來最大的騎兵會戰了,鮮卑人這邊各部族出動總兵力大約為八百餘萬,再說項輝,項輝現在手裏有自己本身的一百九十萬,和俘虜公孫瓚的八十萬。
雙方加起來將近一千萬,雖然對位麵戰場這樣動輒上億的戰爭而言不算什麼,但是在這個世界已經算的上是絕無僅有了。
話歸正題
雖然在人數上不占優勢但是項輝的部隊在質量上遠超鮮卑,在草原上項輝四麵皆敵,士兵沒有一天不是在戰場上度過的,多以這兩百七十萬騎兵無一不是精銳。
而反觀鮮卑人在草原上基本沒有敵人可言,而對上項輝的部隊也基本沒有活著的,所以在精銳部隊的數量上低於項輝。
除此之外項輝的部隊在裝備上也遠超鮮卑人,項輝的部隊裝備有;騎槍,小圓盾,環手刀,騎兵軟甲,和剛剛換裝的靈寶弓,以及相關配套的破甲箭,狼牙箭,等箭矢。
而且全部都是白銀級以上的層次,就連戰馬都配有馬鐙,馬蹄鐵和馬鞍,以及戰馬裝備的軟甲。
雙方部隊集結與柯比能部核心大帳之前,第二天雙方百年開始了互相刺探。
這種級別的戰鬥不是說打就能打的,必須要先打探對方虛實,防止被偷襲。
雙方的偵騎是第一波交戰的前線,在這方麵鮮卑人占有數量優勢而項輝這邊則占據質量和裝備優勢。
雙方旗鼓相當,雙方對峙十天後,兩麵都沒有耐心了,這數百萬騎兵集結在一起每天消耗的物資都是天文數字。
項輝騎在戰馬上看著對麵這排山倒海一般的軍隊,心裏暗自一笑,這一次項輝帶來的不僅僅隻有這兩百萬騎兵,還有隨後趕到並隱藏起來的一百萬步兵。
而且項輝還寫信邀請了呂布前來,按照約定呂布的部隊會隱藏在鮮卑部隊的後方,等到雙方交戰之後在參戰。
項輝的身後兩百七十萬騎兵同樣鋪天蓋地,項輝負責中路。趙雲和黃忠負責左翼和右翼,至於那一百萬步兵。
為了不影響騎兵對戰,除了必要保護的三萬長戟兵其餘的全部都是弩車兵。
項輝特意截流了原本準備交付給太平道的弩車用來對付鮮卑人,這一戰雙方都輸不起所以都是全力以赴。
隨著一聲鷹啼項輝率先衝了上去。其餘部隊緊隨其後,隆隆的馬蹄上掩蓋了其餘所有的聲音,伴隨著衝鋒的是遮雲蔽日的箭矢,數百萬箭矢遮住了太陽的光輝撲向遠方的敵人。
而同樣的鮮卑人也用同樣的箭矢給予回報,得益於優良的護甲。項輝這邊落馬的士兵遠低於鮮卑一邊。
三輪齊射後鮮卑一方的箭矢率先消耗一空,由於雙方士兵使用的都是連珠箭,所以消耗尤為嚴重,而項輝這邊因為新式馬甲上多帶了一個箭囊所以比鮮卑多了兩輪齊射。
將身上的箭矢全部消耗一空,項輝一邊率先拿出騎槍,而鮮卑一方也拿出了自己的彎刀。
雙方距離越來越近,彭的一聲雙方疾馳的騎兵狠狠撞在一起,這個時候就顯示除了騎槍的作用,因為騎槍遠遠要比彎刀長,所以項輝一邊士兵的騎槍摔下刺進了對方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