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頻410hz,降水速率0.40毫米/小時,小雨,回聲到下雨9分55秒”
“主頻520hz,降水速率0.73毫米/小時,小雨,回聲到下雨8分30秒”
“主頻700hz,降水速率1.55毫米/小時,中雨,回聲到下雨8分10秒”
“主頻1120hz,降水速率4.05毫米/小時,大雨,回聲到下雨6分21秒”
以上數據是正常人聲的高頻率,從這些數據看來。頻率越高,雨下得越大,而且來得越快,現在是白天,人太多,所以唐多令準備在夜晚用聲音模擬器模擬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影響,因為女聲高音頻率範圍為220-1.1khz,1.1khz-20khz也是可以研究的範圍。
夜色臨近,打開模擬器,把頻率調到2khz,突然受到了暴雨的衝擊,而且山腳也有暴雨,於是唐多令支起帳篷,等待半小時之後下一波頻率調整。(為了數據的明確,將數據時間拉長可以減少各個時間段不同的影響)
“主頻3khz,降水速率52毫米/小時,大暴雨,回聲到下雨2分鍾11秒”
“主頻4khz,冰雹,回聲到冰雹1分30秒”
“主頻5khz,冰雹,回聲到冰51秒”
“主頻7khz,10級暴風,回聲到暴風22秒,並沒有下雨”這個數據在我跳過了6khz得到。
那麼,6khz是什麼?難道是冰雹和暴風的交界處?那麼3.5khz呢?難道是暴雨和冰雹的交界處?在短暫的30分鍾過後,唐多令發送了3.1-3.9頻率的波動,此時他在想結果不是暴雨就是冰雹,有個時候暴雨和冰雹還同時進行,看來3.5khz並沒有什麼要點可循,於是頻率被擴大到6khz。
結果電磁檢測儀收到電磁波動,大約在發送後的2s之內。但是沒有暴風也沒有暴雨,更加沒有冰雹,唯獨這個時候電磁檢測儀有回應。
於是唐多令啃著幹糧,慢慢仔細仔細疏導一下今天的數據。
在人類文明進行的時刻,電磁波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在探索者計劃中就有將電磁片發送出去的遊蕩飛船,希望能夠在外太空看到和人類一樣的文明,說明發送擴頻聲波和接收電磁波也是一種新型的交流呢?但是因為太空中空氣比較少,擴頻聲波隻能依靠電磁波進行數據加密。唐多令在想如果大氣能和人類交流,那麼大氣是不是會擁有和人一樣的意識呢?想到這些某人就心潮澎湃,如果能和大氣意識交流,那麼以後呼風喚雨這樣的事情就能解決,人類將經曆無數年的風調雨順...
於是唐多令戰戰兢兢將自己說話錄下來的一係列擴頻再發出去,電磁檢測儀同時收到回應。於是壯了壯膽子把“雨”“雪”“風”等字眼擴頻發出去,結果,電磁檢測儀收到回應而且下雨,下雪,刮風。我立馬把電磁回應整合成數據發回雲空間,然後準備回到人科大再利用實驗室的儀器進行精準的分析。在完成這些之後多令不由地得意忘形,然後把“龍卷風”字眼擴頻發出去,希望能夠目睹一下親眼從未見過的龍卷風,畢竟,在這之前唐多令已經固定了帳篷在一個粗壯的樹上,在風雨雪中還是比較穩固的,結果...
整個聽命湖的中央掛起來了一陣狂風,然後聽命山和吳中山的樹木在強大的空氣對流中被吸上天,造成山體崩塌,同時那棵固定帳篷的樹成為了熱氣球一樣的飛行機器,和那股風一起上了天。
當多令醒來的時候,發現一片蔥綠的樹林裏麵不時有驚悚的叫聲傳來,而多令便在樹林的對麵,也許,川南的自作自受模式便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