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情歌王子”張信哲——投資生意來源於興趣(1 / 3)

張信哲有太多經典歌曲為人們所耳熟能詳。他是眾多年輕歌迷中當之無愧的“情歌王子”。雖說一派天真單純的樣子,但張信哲的生意頭腦始終不比別人轉得慢。“情歌王子”張信哲也是商場上精明的老板。他投資的特色餐館三千院生意興隆,有消息稱去年收入超過一億台幣,最近更是在高雄開出了第四家分店。此外,他還有自己的唱片工作室,並是古董收藏高手,更是投資有不少的房產。

張信哲曾詳細介紹了自己經營餐館的生意經。他說這個餐館定位主要在女性顧客,設計上追求精致,管理上透明,絕不損害消費者的任何利益。從各個方麵看,他經營餐館的確很有一套。不過,對於成功商人身份,張信哲卻笑著否認。他戲稱自己隻是三千院的設計師,是以玩的心態在做餐館,並且根本沒想過開太多的分店。

餐飲經:挑選場地用了一年

在上海烏魯木齊南路一處滿是別墅和梧桐的地段裏,有一座玲瓏剔透的日式風情建築格外引人注目。大塊的透明玻璃鑲嵌在粗糙的木質梁框中、空曠的大廳、藤條製成的桌椅、裸露的鋼筋和高挑的落地窗,簡約中聚合了古樸和時尚的氣息。這便是三千院,一個帶著濃濃日式風情的精致的特色餐館。

張信哲更曾透露,當初挑選店址,僅僅是為找這樣一個鬧中取靜的地方,便花了他一年多的時間。而筆者更了解到,其實“三千院”名字源自日本的一家寺廟,當年張信哲和三個朋友一起去日本旅遊途中發現了這家名為三千院的小寺廟,他們對這座小廟十分喜歡,於是便把寺名“偷”了回來。

很多人都認為張信哲是三千院的老板,但是張信哲笑著說,自己其實隻是一個股東而已。“做一個餐館,光一個人做是不行的。我們有四個人,根據各自的擅長都有明確分工。比如我比較喜歡做一些專業設計,所以我主要負責店的設計和概念。而我另外的一個朋友是專門負責經營的,還有一個負責宣傳,另一個則是主要負責建設的。隻有這樣,才能把一家店管理好。”

張信哲這個設計師可謂是盡心盡責,不僅出腦力,還出錢。據悉,從1999年,張信哲在台灣屏東開設了第一家三千院後,他不僅自己設計,還提供了多件自己收藏的古董,總額將近200萬元人民幣。

對於張信哲占三千院多少股份,在餐館的利潤分成上是否也按照股份比例分成的問題,張信哲笑言自己其實以玩來做這個餐館,並沒有一心指望它賺錢。“既然開飯店,說不想賺錢那肯定是假話,但事實上,我做這個飯店,最重要的其實是自己的興趣,我比較喜歡這種古典的餐館氛圍,自己又喜歡設計。所以我隻想把現在的四家店做好,並沒有想開分店的打算,也沒有什麼上市的宏偉計劃。”

三千院最近在我國台灣地區的高雄市開設了第四家分店。而有媒體報道透露,去年三家三千院的營業總額已經差不多有1億新台幣(約合2 500萬元人民幣)。對此,張信哲先是笑著澄清,“沒有一億這麼多啦,這些都是大家猜的數字。”

另外,新開設的高雄店的風格是以女性風格為主。對此,設計總監張信哲首先解釋了女性定位的由來。原來他覺得女性定位是一個寬泛的定位,並沒有年齡之分,而且女性對生活品質的細致追求,正好與三千院的基調相符,而且女性對餐飲的喜好比如一些西餐,少油煙,都比較健康,因此將市場定位於女性。

而在定位之後,張信哲坦言自己為設計下了不少苦功。他透露,為了高雄三千院的設計,他自己去了很多餐館取經,而且還和很多女性朋友聊天,了解女性對餐館的要求,最後才做出設計。

“三千院”高雄店的裝修的確很適合女性,除了販賣女性喜歡的西式餐點,還有“巧克力房”生產新鮮的巧克力,餐具是他遠赴歐洲購買的名牌TIFFANY,就連廁所都講求寬敞空間和典雅氣氛。張信哲甚至為此戲稱,他希望女生可以盡情在這樣寬敞洗手間裏補妝。此外,張信哲甚至希望將來能在三千院高雄店裏特別開辟一個空間作為圖書區,讓女性顧客不僅能在店裏用餐,更能在這裏看書、上網。

在張信哲“投資理財”的概念裏,所有的一切都是興趣的產物,開餐廳是,買古董和房地產也是。他說,讀書時,美術老師經常帶他們外出寫生,教他們畫鄉下的老街、老廟。從那時起,就對古物產生了興趣。再大一些,他就天天泡在圖書館裏看與古文化有關的書。後來,略通了些門道的他開始胡亂撿些東西回家,還和好友組建了“古董同學會”。

古董經:投古董用來養老

其實張信哲對古董也是非常的喜愛。同時他的收藏經曆可以說是非常的長。張信哲曾透露,他從小學的時候就開始收藏古董了,而他曾經的理想就是開一家古董博物館。

如今的張信哲談起收藏古董的經驗,已經相當有自己的見解和體會。論收藏古董,他就用炒股來打比方,“他們很像,分長期和短期炒作。比如有一些古董的價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波動都不大,並且總體上每年都會慢慢地升值。那樣的古董值得做長線,比較保值。如果擁有一定的閑置資金的話,做這樣的投資很好,因為適合長期投資的古董既可以自己收藏玩賞,等到出售時也絕對可以賣出很高的價錢。而短期的炒作,則投資者必須了解市場需求,明確自己的炒作項目,很快地脫手。”

不過張信哲認為,做短線還是有一定的風險。他揭露古董收藏界,也有炒作的存在。“深入進去後,就發現原來藝術品的炒作和商業炒作完全一樣。他們就是把藝術品當作商品在交易。”對此,張信哲表示,他從來沒有想過要靠古董來生財,隻是用它們作為自己將來的養老保障。

至於自己收藏的古董種類和總數,張信哲坦言,“種類比較雜,有木器家具類、文房雜項類、織繡類等等,數量應該有上千件吧,甚至古董的投資已經占到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吧。”其實,張信哲如今的藏品包羅萬象,包括石雕、青銅器、家具、地毯,甚至唐卡等。張信哲這個名字如今在台北的古董界已經小有名氣,不論是古董的出產地、年代、各個時代的風格、材質,還是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張信哲都能隨口道來,似乎一部古董辭典。此外,張信哲也喜歡集郵,這一點,他有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歌迷們不斷寫信給他。知道他的嗜好後,很多歌迷都會費心替他尋找特殊郵票,因此張信哲很珍惜歌迷寫給他的每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