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遠去的太史兄弟一眾弓騎兵身影,雲宇莫名的一陣心情沉重,這些人都是大漢民族的熱血男兒,甘為民族大義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就是這時代最可敬的人。
漸去漸遠的背影消失在山穀的遠方,雲宇收拾起感慨的情懷,命水雲陽指揮剩餘眾人在山穀兩側安營紮寨,埋鍋造飯,具體的設伏待明日天一亮再進行也不為晚。
第二天三更天,天色剛一放亮,雲宇早早起來,與水雲陽、穆青峰二人吃過早飯,開始布置設伏事宜。如果計劃順利,最遲今日申時就會迎來目標。
設伏之地的山穀寬度可容十多匹戰馬通過,按騎兵緊湊隊形,前後兩馬之間間距三米左右,一千燕騎的戰線會拉至三百多米,雲宇在此處山穀前後一裏首尾各設十道絆馬索,並於兩側山壁之上多設巨石滾木,一旦燕騎衝至,前後兩側先後堵死,即可完成關門打狗之計。
就在絆馬索剛設置完畢之時,幾名親衛引來如約而至的太史萍。太史萍果然不負雲宇重托,非但帶來百多張強弓與數千支箭,還帶來太史家箭手百餘人,有這股生力軍的加入,隻要燕騎能按計劃闖進來,雲宇就有把握重創甚至全殲來犯之敵。
設置好絆馬索,兩邊山壁上的滾木巨石也準備了不少,雲宇又命一些新兵采來一些山中的樹藤,編成直徑六尺有餘的球形,有些像後世的藤球,中間拉了幾道加勁的樹藤,又掛了些王成富買回來的棉布,隻等見到燕騎闖進埋伏圈再灑上桐油,即可點燃後滾下山穀來個火燒燕騎。
直至午時,所有準備皆已就緒,雲宇將這七百多人分成兩隊分布於山穀兩側山壁上,一隊由穆青峰帶隊,另一隊當然是水雲陽。泰山軍與新兵一對一的分布開,以免新兵初上戰場出現嘩亂。
剩下來的就是等待,焦急的等待是最無聊又最讓人心煩的,不過好在雲宇旁邊有美人相伴,還不算無聊,二人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著。雖然表麵上雲宇看起來還頗為鎮定自如,有說有笑,可內心卻是焦急萬分,這燕騎怎麼還沒來,作誘餌的弓騎們也沒個消息,會不會……
雲宇眾人在這焦急的等待中度過了一個半時辰,終於,寂靜的山穀中突然傳來一陣由遠及近的馬蹄聲。聽到聲音的雲宇等皆是一個機靈,翻身小心的向下看,隻露出半個腦袋。
隻見山穀遠處塵土飛揚,一看就是騎兵高速奔行才能帶出來的效果。雲宇不由心中一喜,果然來了,即使不是燕騎,也是誘餌弓騎兵有了結果。
在沒有公路沒有車的年代,騎兵的速度可謂迅急如風,短短幾分鍾的時間,由遠而近可以看到幾十騎兵正在飛速接近。雲宇不由心中一緊,看服色正是太史兄弟等泰山軍。
一、二、三……五十三,雲宇快速的清查著這股騎兵的人數,最終隻有五十三騎通過他的視野越過下方的山穀繼續前行。
雲宇不由得鼻子一酸,另五騎有九成的機率是戰死了。
不過現在卻不是悲傷的時刻,方才聽到的還是小股騎兵的馬蹄聲,而此時,遠處的山穀方向卻再次傳來如雷鳴般的馬蹄聲,這絕對是成千上萬的騎兵萬馬齊奔才能發出的震撼之音。
燕騎來了!雲宇在緊張與悲傷的同時也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一千燕騎還是如其所願上了鉤。
雲宇小心的露出半個腦袋觀察著由遠而來的燕騎,二百米,一百五十米,一百米……,已經能夠隱約看清敵人的麵孔和手中雪亮的彎刀。
就在此時,雲宇忽然舉起手中倒伏於地的一麵紅色大旗一晃,頓時,見到旗號的負責絆馬索的泰山軍砍斷拉在樹上的絆馬索,被拉彎的直徑有半尺粗的小樹頓時伸直,同時也拉起了山穀下方的絆馬索。
一切如雲宇所料,突然拉起的絆馬索將衝在最前列的措不及防的燕騎狠狠地絆倒,甚至有的馬上騎士被巨大的慣性淩空甩出足有十多米遠,相繼拉起的十道絆馬索頓時絆倒前排的數十騎戰馬,後麵快速跟進的燕騎突逢巨變一時停不下來,又有近百騎相繼衝入絆馬索陣,人與馬跌在一處,山穀下方頓時亂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