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捋了下白須,陳展昭感慨道:“的確是得不償失,我華夏武者分裂兩派,青城峨眉一直都是堅持固守華夏,積蓄實力。昆侖又一直神神秘秘的,不肯真正介入華夏。一直死守著他們那一畝三分地!”
聽陳展昭提到昆侖,黃德華眼眸中寒光一閃而逝,陳展昭未能察覺。
“哼,昆侖…昆侖,一群自以為修仙得道的家夥。天地靈氣依舊在減緩,若非昆侖獨占昆侖山,我華夏武者的實力又豈會卡在這麼尷尬的位置,一直被世界各國武者窺視?若非不知昆侖深淺,早就打上山去了!華夏大地雖比世界它地的靈氣濃鬱,可又能濃鬱多少?還不是半斤八兩。”
講到昆侖,黃德華語中憤恨難平。
華夏自明末之後,天地靈氣銳減。當清朝沒落,民國開端之時,更是隻有明朝時期的五十分之一的靈氣濃鬱度。隨著靈氣銳減,漢族武風大弱,令外族入侵,甚至掌控神州大地。而昆侖的人一直不肯下山,認為時間濁氣太重,會影響他們修行。認為他們是高高在上的仙人,對神州子民毫無半點感情。
清末,更多武者感悟天地,開創新的功法。一批人想要找到更加快捷的吸收天地靈氣的辦法。另一批人想要尋找不依靠靈氣便能強大自身的功法。
世界各國的武者流派不同,功法不同。因為他們的靈氣比之華夏更差,更少。另辟蹊徑的使用信仰的辦法,讓萬民意誌輔助他們吸收靈氣。
而華夏的武者卻更加貼近自然,甚至貼近動物,感受野獸本源。強壯氣血,練出氣勁的功法隨之興盛起來。如形意門,兩百年前便又武者創造出《古獸譜》,到民國時期,形意十二拳出世。各門拳法創造出來,使得武者再次增加。
經過民國武者大興之後,華夏武者界才再次強盛起來。龍傲天、金狂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黃德華。滅魔、嚴忠這些人也因為新拳法出世,使得功力在上一層樓,達到如今的境界!
而現如今的太極門、形意門就是新興的頂尖宗門。至於少林寺,因為千年傳承,加上武者新興,亦得到足夠的人才,再次強盛。所以,少林寺和形意門、太極門走的比較近。
而峨眉,青城、昆侖這三個老的頂尖宗門自認底蘊更甚一籌,對形意門和太極門絲毫不認同。對外自稱頂尖宗門的時候總是說華夏四大宗門,將太極門和形意門排除在外。因而,黃德華、陳展昭等人對這三個門派的感官是十分差的。
再加上昆侖自明修仙者,拒絕與外交流。更是拒絕外人進入昆侖山,死守著山門。
黃德華等激進的人都認為,華夏大亂是因為昆侖固守山門引起的。認為昆侖要是肯大開山門,讓其他宗門的高層前往昆侖進修,華夏的頂尖高手絕對會增加四成!所以,現今的武者界對昆侖是十分不認同,甚至厭惡的。
而依舊承認昆侖為頂尖門派,實在是因為昆侖占據了華夏靈氣之源,靈氣最濃鬱的洞天福地。他們一致認為,就算是十八隻蠢豬呆在這麼濃鬱的山上,都會成為虛丹境界的‘豬妖’!
昆侖,一太上,二掌門一正一副,三長老,四護法,八弟子。一共十八個容享受華夏最大的山昆侖山,享受華夏靈氣最濃鬱的地方。
占著茅坑不拉屎,便是華夏武者對其的蔑稱。
至於黃德華本人,對昆侖還有另外的恩怨,所以他比別人更加怨恨昆侖派的人!
話題回轉,黃德華和陳展昭在那閑聊,越扯越遠的時候。金狂虎已經完全演示完畢,而華長琪亦不負金狂虎的期望,陷入拳法真意之中,跟著金狂虎慢慢的演練拳法。
這一演練也花費了華長琪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隻比演練伏魔金剛拳的時間短了三四分鍾。可以說,《龍虎合擊》比《伏魔金剛拳》稍稍難一些,威力也更加強一絲。
誰說今人比古人天賦弱的!今人創造的拳法比之古之高人創造的拳法還要強上一絲。這《龍虎合擊》可是民國時期,形意門天才宗師所創。
無論哪個時代,都有天縱之才出世,風華絕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