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房地產泡沫的警報聲此起彼伏,而股市泡沫又被不斷擠出。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退休養老的壓力越來越大,風險承受能力越來越低,理財思路應逐漸趨向穩健。
因此,專家給栗先生的建議是把投資方向轉型40%房產、20%股票基金、20%債券基金、10%保險、10%組合存款。這樣才能保證投資的保值,而且能夠攢足一筆養老金。
休養期就是退休期,這時候的人均壽命以女性而言是84歲,而退休期幾乎要占到人整個壽命的1/3,在這段時期的收入近乎零,故我們要“食老本”,一切開支是靠自己積累的財富及政府提供的基本社會保障,所以及早安排退休生活是愈早愈好。誰也不想成為要飯的老乞婆或者拾垃圾的糟老頭。
在我國目前情況下,大多數保險公司不能給65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保險保障及理財,所以在此我們主要討論中老年人的理財。中老年人已退休或者即將退休。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工作,理論上應該獲得了充足的養老金及醫療準備金。但實際情況不容樂觀,所以老年人的理財也很重要,老年人理財與中青年比起來有一個最主要的特點,那就是資金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時間的因素,沒有從頭再來的機會。因此,這一階段將完全依賴理財收入及退休金,前期的保險投入將獲回報,家庭理財以安全為主要的目標。應著眼於有固定收入的投資工具,使老年生活確有保障。
這個時候的理財目標:養老、旅遊、為子孫遺留財富。
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差,期望獲取穩定的收益。
資產組合建議:積極型投資10%;穩健型投資90%;保險投入開始獲益。
目前,老年人理財大多采取銀行儲蓄,安全靈活;國債,也很安全,收益比銀行稍高,靈活性稍差一點;收藏,興趣愛好大於收益;基金,風險較高,但可以做定期定額投資,降低風險;股票,如果有這方麵的專業知識,也可以考慮;房地產,目前有一小部分中老年人采用房地產投資,但部分購買房地產不是投資,而是給自己孩子居住,如果因為買大房子占用太多的養老金或醫療金,一旦有問題發生,則會對家庭產生重大影響。
老年理財采用保險的形式相對較少,一部分原因是保險公司針對老年人的險種少一些。更主要是認識不足,大多數人認為老年人買保險費率相對較高,不劃算。我們需要從老年人保險的功用來看。老年保險主要的功用:
1.資產管理及合理分配,保證在每一年都有合理的錢使用,不是最多,而是合理。有人做過一個調查,一個人60歲退休,假設正好再活20年,給出兩個養老方案選擇,除此之外不能獲得任何生活來源。第一個方案,每月用3000元,一共給足20年,共72萬元。第二種方案,每月4000元,給其16年,共76.8萬元,雖然第二種方案多給了4.8萬元,但最後四年沒費用,沒有一個人選擇第二套方案,即便再多給14.4萬元,隻是最後一年沒費用,人們也不願意選擇第二方案。
2.把普通醫療及大病的費用與養老金做區分,看似要付出較大的代價來應付醫療,其實不然,可以避免因為疾病占用養老費用。現實生活中,影響養老品質往往不是生活費用,而是醫療費用,當我們有一個詳盡的規劃,生活品質會大大提高。
3.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資產,想傳承給下一代,保險也不失為一種好方式。
所以在老年期,其實方案也是多種多樣的,不要去選擇風險高的來投資。
綜上所述,要圓一個美滿的人生夢,除了要有一個好的人生目標規劃外,也要懂得如何應對各個人生不同階段的生活所需,而將財務做適當計劃及管理就更顯其必要。因此,既然理財是一輩子的事,何不及早認清人生各階段的責任及需求,訂定符合自己的生涯理財規劃呢?根據不同時期的需求和實際的情況,采取不同的理財方案,得到最穩妥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