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理財的條件隻是擁有了基礎而已,隻有基礎沒有實體的物質也沒有用處,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繼續進行理財的正式工作。很多人認為自己沒有什麼財產,也就不需要理財,甚至習慣性地把全部資金存成定期存款後不再理會,有的認為炒股票、買房子、存銀行和買賣外彙就是理財了,更有甚者,認為我投資了,就要穩賺不賠,要是財越理越少,還叫理財?

其實,理財不是窮日子窮過,也不是一夜暴富,投資隻是理財的一方麵,理財涉及人生的許多內容,大到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與否,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無不囊括在內,說到底,理財就是保證現有財務安全的前提下,使財富保值增值,從而達到財務自由,使生活更加幸福。

因此,在理財的時候既要做好了準備也要做好投資,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在變幻的市場上,不管有多大的風浪,都能有穩定的收益。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獲取個人最大的財富自由,走上終身快樂理財之路。

在理財方麵的確是存在著危險的,所以這也是考驗一個人精神素質的時候,快樂與金錢在很多人看來,那是不能擺在一起的,這之間的微妙關係不是每個人都能處理好的。

錢不是生活中的全部,我們努力掙錢是要生活更快樂,如果成為那種為了錢斤斤計較、悲喜不定,隻為了錢而生存的人那就不好了。

有些人如果賺了錢就高興,賠了錢就鬱鬱寡歡,覺得每一次的投資就一定要帶來好的收益,巴不得一次性賺個缽盆滿罐,他們賺到的錢越多心情也就越好,也就有更多向別人展示自己的資本。但是稍微有一些失利,他們就會承受不住,他們受不了失去自己的金錢,覺得沒有麵子去見那些和自己一樣的人。他們希望的生活就是永遠要按照自己的軌跡來走,絕對要一帆風順,但是殊不知,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夠掌握的,我們可以小心地做到最好,但是老馬也有失前蹄的時候,要正確對待這種事情的發生。隻有以一種平淡的生活態度去對待,我們才不會被暫時的失利給打倒,才不會覺得沒有了錢就沒有了一切,心理才不會快速崩潰。其實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因理財不當而跳樓的事件,但是也有很多東山再起的例子。

投資、理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如果反受其累,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樂趣,那就適得其反了。

因此對普通的老百姓來說,理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輕鬆投資、快樂理財,享受理財所帶來的樂趣,享受財富增長所帶來的美好生活。

人的一生能積累多少錢,不是取決於你賺了多少錢,而在於你是否有比較平和的心態,不去追求盲目的高收益。長期堅持穩健投資理財,才是真正的快樂理財。而當心靈與物質的財富價值並駕齊驅之時,你才會感到自己打理人生財富的快樂和幸福。

人在快樂的時候身體的各種器官都是按最佳狀態運行的,對精神來說:可影響智慧,智慧對決策有巨大作用,決策對處理問題的結果有大的、甚至有完全相反的表現,這個結果可對人的一生造成影響,人的富貴、榮辱,都因此而改變。即是說,快樂的人和不快樂的人在社會中的地位相差懸殊,不快樂時說話沒耐心,做事毛糙,出事多,惹事多,家裏人不願理,單位人不配合,外邊朋友少,老人孩子離得遠;快樂時說話耐心,做事認真,出事少,惹事少,家裏人願理,單位人配合,外邊朋友多,老人孩子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