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投資股票型基金的策略與技巧(1 / 3)

開放式基金,是國內基金市場的絕對主力和當然主角,也是大多數新基民首選的投資對象。了解對其投資的策略,掌握對其投資的技巧,是新基民選擇開放式基金的必修課。隻有熟知了開放式基金的操作實務之後,才能得心應手地駕馭和掌控基金投資。

1.長期持有:最簡單的投資策略

一般來說,基金與股票有著本質的不同,因此投資者對其進行投資的方法與技巧也應有別於股票投資。而且,不同種類的基金所蘊涵的風險不一樣,因而,投資的策略和方法也有很大不同。

長期持有策略,這是最為簡單也是較為明智的股票型基金投資策略。投資者在按恰當的資產配置比例構造了某個投資組合後,在諸如3~5年的適當持有期間內不改變資產配置狀態,保持這種組合。長期持有策略是消極型的長期再平衡方式,適用於有長期計劃水平並滿足於戰略性資產配置的投資者。

如果采取這種策略,投資組合會完全暴露於市場風險之下。它具有交易成本和管理費用較小的優勢,但也放棄了從市場環境變動中獲利的可能,同時還放棄了因投資者的效用函數投資目的或風險承受能力的變化而改變基金配置狀態,從而降低了提高投資者投資效用的可能。因此,長期持有策略適用於資本市場環境和投資者的偏好變化不大,或者改變基金配置狀態的成本大於收益時的狀態。

采取長期持有策略的投資者通常會忽略市場的短期波動,而著眼於長期投資,所以就風險承受能力來說,要求投資者投資於各類風險特征的基金的比例與其風險承受能力有正相關關係。而由於一般社會個人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不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其投資組合也不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長期持有的投資策略比較適合新基民使用。

2.合理地進行資產配置的策略

要實現基金投資的增值就必須解決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如何選擇優秀的基金,二是如何進行資產配置。第一個問題在前麵已經有了較為詳細的表述,這裏再介紹一下如何合理進行資產配置的問題。

資產配置就是對各種投資工具進行合理配置,從而達到投資者的理財目標。

國際投資實證表明,股票、債券和現金等價物之間的資產配置是長期投資回報的主要決定因素。積極和有效的資產配置是提高回報的關鍵,理財方案的成功主要歸功於資產配置決策,而證券選擇和時機選擇的長期貢獻並不很多。比如,目前國內的投資者如果持有3年股票投資基金,就有可能獲得100%的收益,而如果投資股票或者債券,則很難達到與之相當的收益水平。

進行基金投資的資產配置,實際上包括了三個層次的工作。第一個層次是總資產類別配置,也稱為戰略資產配置,即確定組合中貨幣、債券、股票等幾種類型基金產品各自所占的比例,它主要根據投資者的需求來配置比例;第二個層次是類別基金資產配置,確定某一類型基金所占的投資比例,它屬於戰術性資產配置;第三個層次包括類別內基金組合的選擇和具體投資比例的優化設定,它基本屬於我們講過的如何選擇好基金的範疇。以下主要針對戰略資產配置和戰術資產配置進行解釋。

(1)戰略資產配置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的理財目標、理財方式、理財心態都各不相同。正因為如此,資產配置方法可以千差萬別,投資者大可不必為照搬他人的資產配置方案而“邯鄲學步”,而隻需要在進行資產配置之前,首先明確自己處在一個什麼階段,要遵循什麼樣的理財原則,然後“按圖索驥”,到市場上去尋找合適自己的理財方式和品種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即可。從這個角度上講,所有的資產配置方案都是個性化的。

好的理財人員一般用生命周期的財務規劃法來破解個人財富需求的“斯芬克斯之謎”,即根據生命周期各階段人所呈現出的形態差異,分析人的生命周期各階段(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不同收入和消費狀況,進而設計符合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資產配置規劃。常見的生命周期資產配置方案。

生命周期資產配置方案

對於多半剛剛踏入社會參加工作,年齡在18~24歲的未婚青年來說,經濟收入比較低,財務仍以父母為中心,投資風險承受力較低,投資活動較少,對於他們來說,比較多的理財需求是轉賬、彙款,通過電子渠道辦理金融業務,也有小額短期基金投資,耐用消費品貸款等需求。比較適合他們的基金組合是貨幣市場基金、中短債基金和紅利型配置基金等低風險產品。

年齡處於25~34歲、從學校剛畢業踏進社會的青年男女,總會有一些“心願”(如汽車、組合音響等)需要達成。經濟收入的增加、生活的穩定也使這個年齡段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增加,投資收益要求更高,資產增值的願望更加迫切,可以進行中長期的成長型基金資產配置,此外,這個年齡段的人信用卡消費、汽車消費信貸和個人住房貸款需求也非常強烈,應控製好資產和負債的比例。在這個階段養成投資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25歲時決定每月拿出200元投資於股票型基金,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如果年回報率8%,那麼到65歲時,你就會擁有價值70多萬元的資產,而你實際投入的資金則不到10萬元。

35~50歲屬於人生最為艱難的時期,既有供養子女與維持家庭穩定的責任,也有自身醫療、養老保障的需求,故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往往需建立多個不同目的的投資組合,如子女的教育基金、個人退休金計劃、家庭風險管理等。由於他們往往已經擁有一定數額的存量資產,也有較好的現金流,所以可作5~10年(或以上)長期高風險投資,成長型股票型基金、生命周期基金是此年齡階段投資者的偏好。

當距退休隻有10年的時候,子女已長大成人,家庭處於成熟期,自身的經濟狀況都達到高峰狀態。這一階段的人們經驗相對豐富,投資風格成熟穩健,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但也會加大投資風險的控製,現金的可變現性和收益的穩定性是這個年齡段的人關注的重點,紅利型股票型基金投資相對來說更加適合他們的口味。

退休後的人每月的收入將會減少,可承受風險(波動、損失)的能力也變弱,此時最忌諱的便是盲目投資。我國有很多退休老人炒股票,其風險是相當大的。這個期間的投資周期較以前的中長期理財時間短,每個階段不應跨越3年,低風險的債券比重可以較高,同時也應留意投資組合的套現能力,以備需要時(如緊急醫療等)能夠有足夠現金應急。

(2)戰術資產配置

根據生命周期進行的資產配置相對屬於戰略型的資產配置,在方案確定之後並不意味著可以一勞永逸,投資者還需要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對投資組合進行監控和動態調整。

在構造基金投資的戰術性資產組合時,主要的依據是市場的變化而非自身需求的變化。

首先,投資者應根據市場的變化兼顧主動與被動兩種類型的投資方式。其中主動投資是指基金管理人依靠自己獨特的能力和策略進行操作,它在熊市時能夠較好地控製損失,目前我國的股票型基金以主動型居多。被動投資方式也稱為指數化投資,運用此投資方式的基金叫做指數基金,它主要是可以穩獲市場平均收益。在牛市時大部分主動基金跑不贏指數基金;而在持續熊市環境中,指數型基金表現一般是所有基金中最差的品種。但因指數基金成本較低,淨值波動又很大,所以比較適合作為短期戰術性資產配置的工具,進行波段操作。

其次,我國的封閉式基金也是需要單獨配置的品種。我國封閉式基金的一大特點就是其折價率在30%以上,居全球之冠。而最近一些與之相關的政策,如基金到期日封轉開、持續分紅、抵押品等紛紛出台,帶來了一定的投資機會。我國封閉式基金從整體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小盤封閉式基金,到期日在2010年以前,投資這類基金的主線是封轉開;二是大盤封閉式基金。所謂大盤封閉式基金是指到期日在2010年以後,規模較大的基金。它的投資目標短期是分紅,中長期是基金的業績。從以往曆史數據來看,封閉式基金長期業績不及同類開放式基金,而且其市場走勢往往隨股票市場的漲跌亦步亦趨,因此建議投資者注意類別配置中封閉式基金的權重,而且要進行波段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