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村大會(1 / 2)

“我們今年的收入多少?嗯,我這裏有個統計表,除開油茶林那塊暫時沒有增加之外,以及咱們灣裏人自己掙的錢沒統計之外,就光地裏刨食,人均收入在兩萬多。”

“按家庭來算,一家最低三口人,年收入已經過了七萬。這個數字或許很多外出打工的人也沒這麼高,而我們卻還能做更多的事情。如果再算上其他收入,我想你們的收入更高。”

張楚到家後,張家灣所有村民開了一個大會。男女老少都來了,張楚夫妻抱著孩子也跟著過去。

他一家的戶口都在這邊,並沒遷移到南方去。黃燕的戶口還在市區,沒有變動。以前農村的人無論是生孩還是嫁人,都會要求把戶口遷過去,那時是為了分田地。

對於張楚來,他現在不需要這個。張家灣的年分紅他也沒要,全給了自己爸媽。張楚在這邊有人口田,自然每年有分紅。

這些錢,張楚也沒什麼很大方的去給張家灣的人幹嘛幹嘛,公家的事情他或許會做做,私人的事情張楚就不會做。

無論張家灣的人變化有多大,但是有人做出我願你人前顯貴,你卻讓我雪上加霜的事情出來,這並不奇怪。

所以什麼花錢給村裏的每個人修房子什麼,這種事情想都別想。張楚願意花錢修路,修祠堂,修休閑中心,這是大家都用,沒誰有什麼意見。

給別人修房子,那就是傻了。人心叵測,不患寡而患不均,但是這個均,誰了算?

開會的地方就在祠堂這邊,這裏能夠容納張家灣所有的人,而且還裝了音響這些,方便講話。張楚和他老婆就帶著三個孩子坐過來,跟其他村民坐在一起。

沒有坐上麵去,就在下麵聽著張詠他們講話。上麵隻有兩人,一個是張家灣的組長張詠,一個是張家灣的會計。

這是張楚他們這邊一個組的標配,每人每個月還有一點點工資。灣裏的老輩也好,有沒錢也好,都坐在了下麵聽著。

祠堂這邊的氣氛比較熱烈,每個坐在這裏的村民心情都非常的好。年頭的油菜收入,然後就是中間的兩季水稻的收入,以及稻花魚的收入。

加上油茶林那邊的基礎收入,再算上養殖場那邊的收入。對於張家灣來,這一年的收入真心不錯。

因為養殖場的原因,現在化肥都不用了。養殖場那邊的家畜的糞便經過處理後,就可以用來給莊稼和林地施肥,這能省不少錢。

張詠講的收入是按人均來算,實際到每家手裏後就完全不同了。這個時候就算一些家庭主要勞力出外打工,一年能不能掙到這麼多錢還另。

另外這些收入隻是地裏的收入,事實上在地裏幹活,還有另外的工資開,不過這並不是重頭。

因為使用了機械化操作後,每年最辛苦的雙搶也沒那麼辛苦,需要做事的時候也不多。所以一些人便出去掙錢去了,但家裏的分紅還在。

這塊的收入也是家庭收入,一年幾萬塊錢差不多。加起來的話,平均每家的年收入就過十萬了,而這還隻是開始,畢竟很多收入還沒達到頂峰,往後他們的收入會更高。

“口袋裏有點錢了,我想大家都會惦記著修房子了。這個呢,大隊和鄉裏給了專門的意見,房子不能隨便亂建,也不能占用耕地,畢竟那些耕地都是我們生錢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