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湯清流的洛水在檀山腳下彙做一處,又毫不停留的沿著蜿蜒的河道自西向東緩緩流去。遠處的檀山,壁立萬仞、高聳入雲,滿目剛毅強勁有力。近處的水流幽幽靜靜、麟麟波光,一臉迤邐柔情蜜意。這一陽一陰、一剛一柔間,說盡了世間萬物的來源,道清了生命運動的規律…陰陽交感而生萬物;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長…
羊林楓眼前,紅日朦朦,碧水幽幽,檀山峭立複峭立,芳草芊綿複芊綿、楊柳岸暮色漫漫複漫漫…
“洛水,雒水也。兩千多年來,它無時無刻不在見證著我們晉人先祖不斷創造的文明。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字的始祖。它標誌著我們晉人先祖荒蠻時代的結束,文明時代的開始。易經係辭中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孔子也曾感歎著說過,“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
羊林楓踩著河道裏的石頭邊走邊說,
“尺八、笛子,這兩種遠古的音器,是文明風雅的另一種標誌。“伶倫”、這位“黃帝”的樂官,首先用洛水河畔的青青翠竹鑽孔研製尺八和笛子的前身,一種三寸九分長的豎吹樂器。其聲蒼勁空靈、婉轉悠揚,奏出的樂曲悲烈淒美、風雅曼妙。?”
“小主人,您說的“伶倫製笛”是真的嗎?”王翎驚奇的問到,“為什麼非是洛水的竹子呢?這可有出處?”。
“不信李農就罷了,競連我也不信了?”,說話間羊林楓彎腰濯了幾把臉,起身笑著說到,“西漢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到,“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豀、斬而作笛,吹作鳳鳴”,“昆豀”即指昆陽的溪水,昆陽隸屬豫洲建城郡,處於洛水中遊。”
“而更遠的記載來自《呂氏春秋》,其曰“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陰,取竹於嶰溪之穀,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間,其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鍾之宮”。
“還是小主人懂的多”,王翎眼放華光一臉真誠的讚美完,又壞笑著說到,“小主人說這裏是晉文化的發源地,那肯定不止這兩個典故了,還有什麼呢?”,
“當然不止這兩個了,有關洛水的典故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比如……”,羊林楓稍一停頓、又精神十足的說到,“比如宓妃…宓妃,是東方木德之帝、伏羲的女兒,她迷醉於洛水的美麗,便投身融進了這段河水,成為了洛水之神。其美貌,曾引得屈原為之傾心,更引得曹植癡癡迷迷。那屈原在《離騷》中說…
… 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謇修以為理。
紛總總其離合兮,忽緯繣其難遷。
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
…洧盤就是我們要去的洧倉的磐河”,
王翎看著衣炔飄飄、引經據典的羊林楓那華彩照人的神姿,心中就特別的溫暖。
“曹植在《洛神賦》中是這樣誇讚宓妃!他說宓妃“…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日,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追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