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公元196年),曹操將漢獻帝自洛陽迎奉於許昌,自此,許昌成為魏五都之一,”
“大師兄,魏五都都有那幾個?”朱三策馬上前,急急的插話道,
“漢之五都乃洛陽、邯鄲 、臨淄...”興高采烈的羊林楓,剛一說到臨淄,腦中便想起了左芳...“我家祖居臨淄,是齊國的王族,左公子世家...”
“大師兄?”“大師兄?”幾人看著目光突然呆滯的羊林楓,俱都驚奇的圍了上來,“大師兄,你怎麼了?”
“哦...沒事沒事...我突然想起個人來,剛說到哪裏了?”被人叫醒的羊林楓有些無所適從,剛才的精神頭頃刻間也逝去了大半,
“說到臨淄了,”朱三連忙接到,
“臨淄?臨淄是個美麗的地方啊”,羊林楓一笑,“漢五都另外兩處為宛城和成都。而魏五都為長安、譙、許昌、鄴城和洛陽。”
許昌城中,除卻往來穿梭的閻鼎部乞活軍,與少數被繩索捆綁著、被士兵驅趕著、靠牆而過的胡人外,就隻剩下羊林楓與他的師兄弟們,在這淒清的街道上漫無目的的前行...
“大師兄,你剛是要說毓秀台,才說到許昌城的,”王謨在善意的提醒著羊林楓,
“哦?”心不在焉的羊林楓一愣,才又緩緩說道,“好吧,那就說毓秀台。毓秀台掩映在鬱鬱的林木之中,綠意擁簇,高接雲天。其乃曹操為漢獻帝祭天而建。自打獻帝搬來許昌,每年秋分時節,獻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在此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這毓秀台有四五丈高,位於許昌城西南方向四十裏處,在它的東西南北四麵都有巍峨高聳的宮殿。正南麵的叫漢禦殿,此乃獻帝祭天齋戒沐浴之所,這裏還有神廚,家畜亭。台上有山門,天王殿,天爺殿,正中間矗立的一座高峻的廟壇名叫玉皇殿,也稱天爺廟。在它東西兩側有廂房,四周雕欄玉砌,呈方形,廟頂呈圓柱形,是為“天圓地方”之說。自大殿拾級而下,是青石鋪就的廣場,在這裏有象征四方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之銅像,正中矗立的是一尊青銅巨鼎,名曰“神壇”。在此廣場兩旁,是月神台和雨神台。在毓秀台下還有個寬八尺、高一丈的地洞。穿過地洞門就是六十階青石甬道,當年獻帝便是自這裏登上台頂的。可惜如今,那兒,已然是秋風毓秀、曠野殘陽了。你們看這許昌城…”說道這裏,羊林楓看向了四周,“這當年的都城,也已是荒城斷碣臥秋風了…”
“公子...公子...林公子...”羊林楓話未說完,便叫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碧如?”羊林楓心中一驚,他立刻在馬上挺直了身體,向四下望去…
“林公子...林公子...我在這裏...”
“碧如...”羊林楓大叫一聲,便向街道對麵、那隊正被驅趕的女俘衝了過去。
“嗯?碧如!”一群師兄弟們被驚的麵麵相覷,隻一刹那,他們又都大喊大叫著跟了過去,“大師兄,大師兄,你等等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