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達瓦孜”(1 / 1)

不知道為什麼,“達瓦孜”表演選在正午十分開始。

在一個空曠的廣場中心豎立著一根大概有20多米高的長杆,長杆的四周用很多結實的繩索牽製,使之不能傾斜和栽倒。一根大概有30多米長的粗繩從木杆的頂端斜拉到地麵,使它和地麵成45度的夾角。大繩上係有很多裝飾用的紅色彩帶,醒目的讓人在很遠就能看見。

表演開始,第一位出場的是個衣著鮮豔的妙齡少女。她手持著5米多長的木杆作為平衡器,從地麵慢慢走向大繩。觀眾們都在為少女捏把冷汗,畢竟她現在離地麵的高度最少在20米以上。但是她那嫻熟的技巧和步履輕盈的姿態,活象一隻飛燕來到大繩上,並且安然無恙的走了下來。

我們本來以為表演結束了。沒想到,鼓點聲再次響起。原來這隻是序幕,接著,一個留著小八字胡須的英俊男子,手持長杆如履平地的走上大繩中間。就看他不但在大繩上翻跟鬥;竟然還可以蒙上雙眼在大繩上做出種種驚險的動作,讓人眼花繚亂,目瞪口呆。忽然他身子一歪,從繩子上猾落下來……我們嚇的尖聲大叫,閉上雙眼,不忍心看見他落地。誰知道睜開眼睛一看,人家好好坐在繩子上,原來他是玩了個嚇唬人的小把戲。然後他得意的站起來,向歡呼的人群揮手致意。

聽介紹的人說,他是這一帶最有表演經驗的人。5歲就可以上繩了,現在表演時身上是不帶保險繩的,由此可見,他工夫的過硬程度。

離開這裏,我們陸續又去看了幾個節目,但感覺都沒有剛才“達瓦孜”表演精彩。我們無聊的開始四處亂逛。忽然看見前邊有很多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一問才知道,這裏馬上要舉行“姑娘追”。聽見是這活動,小霍樂得屁顛屁顛的,非要讓我一起報名參加。

既然是你非叫我參加的小霍,那麼就別怪本姑娘心黑,哇哈哈哈哈哈!

=====================================================================================

達瓦孜介紹:

達瓦孜是維吾爾族一種古老的傳統雜技表演藝術。達在維吾爾語是懸空之意,瓦孜是指嗜好做某件事的人。達瓦孜一詞,是借用波斯語達爾巴裏,意思是高空走大繩表演,古時稱為走索、高原祭、踏軟索等。

達瓦孜幾經興衰,以它悠久的曆史,獨特的風格特色,精湛的技藝和驚險的表演流傳至今。

據史料記載,達瓦孜源於兩千多年前的西域,漢代傳入中原,曾在南疆維吾爾族聚居地盛行。在曆史上,許多達瓦孜世家代代傳藝不衰,有的甚至西出國門,沿絲綢之路,曾到印度、紅海之濱、埃及等地賣藝。

1、傳說一:

這種活動形式之所以流傳於世,是來自一個傳說。古時候,維吾爾人民居住的一個地方,出現一個妖魔,它在空中來去,呼風喚雨,殘害百姓,黎民叫苦不迭。這時,有一位英武少年,見義勇為,他在平地豎起一根30米高的木杆,用一根長約60米的繩索從木杆頂端連結地麵,然後踩升而上,與妖魔搏鬥,終於將其殺死,為百姓除了大害。從此,高空走繩就流傳並發展起來,成為維吾爾民族的娛樂形式。

2、傳說二:

維吾爾族的老人們常常這樣講述達瓦孜誕生的故事:傳說兩千年前,阿克蘇地區的烏什縣湧出了一眼大泉。泉水灌溉農田,禾稻飄香;泉水流進牧場,牛馬肥壯。但奇怪的是,這眼泉水的中央長了一棵大樹,在太陽出來之前,如果爬上樹去,就會發現遠處的山上,有許多繁華的城市、亭台、樓閣、殿宇,還有行人的鮮明服飾等。

有一天突然來了三個老婆子,看中了這眼泉,想獨占它。為了驅趕這裏的人群,她們施展魔法,一會兒刮風,揚沙吹打人麵,一會兒下雨,衝毀良田。這個壞消息傳到西邊的一個地方,有一名叫烏勃利沙拉的青年,為了弄明白災難的原因,隻身趕到烏什縣。

正當老百姓們向烏勃利沙拉吐訴苦難遭遇時,忽然雷電又起。烏勃利沙拉昂首仰望天空,發現雲端裏有三個獰笑著的老婆子。於是,他對眾人說:妖孽在雲端裏,捉住他們。天上地下相距十萬八千裏,有什麼辦法?人們憂鬱地問。烏勃利沙拉機警過人。他說:我們可以用繩子綁起木杆子,一直插到雲端裏去。

第一次,木杆子不夠高;第二次,仍然差一點;第三次,終於豎起一根直插雲端的木杆子。從杆的頂端扯起的一根長繩,一直係到地麵。烏勃利沙拉手持一根木杆,沿著繩子,一步一步登上了天空。一場星空大戰激烈地開始了。烏勃利沙拉有進無退,跌倒了爬起來,累了喘口氣,繼續戰鬥,經過鬥智鬥勇,他終於打敗了魔鬼老婆子。

天空變得晴朗起來,大地重新長出了稻禾、牧草,烏勃利沙拉成了大家崇拜的英雄。後來,人民為了感激這位青年,就開始練習達瓦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