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如果有了戰爭,那麼勢必社會治安會很混亂,為了保證安全,我看我們家也需要征集些兵士才對。”
事實證明,父兄的決定是正確的。
沒有多久,曆史沿著它該遵循的軌道,一步步的發展著。同時也把博羅尼都、霍集占兩兄弟帶入深淵中。
新疆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小和卓之亂’開始了。兄弟倆稱大、小和卓,傳檄南疆各城主,發起了所謂“聖戰”。一時間,南疆硝煙滾滾,大有席卷中原之勢。
但是,大小和卓在分裂活動中,殘殺虐待了很多維吾爾族平民,喪失大部民心,違背曆史的發展趨勢,這也促成了後來維吾爾等族人民因此支持清軍的鬥爭的原因。
為平定叛亂,清軍將軍雅爾哈善率一萬多人從吐魯番出發,經過庫車、阿克蘇、拜城、烏什等地,直逼大小和卓的據守之地。小和卓霍集占退守葉爾羌(今莎車),與喀什的大和卓波羅尼都互成犄角之勢以抗清軍。同年10月,大將軍兆惠領兵3000直抵葉爾羌城下,由於孤軍深入,急於攻城而冒險前進,差一點就全軍覆沒,被小和卓的15000多人圍困3個多月,多虧我的叔父額色伊、哥哥圖爾都包抄霍集占後路,兆惠才得以逃脫。
之後,清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兆惠率領,從烏什攻喀什;另一路由富德率領,由和田直取葉爾羌。大小和卓兄弟倆自知不敵,逃往巴達克山(今阿富汗境內)。清軍窮追不舍,在邊境一帶大獲全勝,大小和卓的親兵和被裹脅的群眾向清軍投降,兩人隻帶百餘人逃到巴達克山,被當地首領素爾坦沙擒獲處死。至此,大小和卓叛亂被平定,南疆恢複了往日的寧靜。
清乾隆二十四年,八月,平定了南疆叛亂,戰報報到京師,弘曆非常高興,讓有功人員進京覲見。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37年)二月初,我和六叔等人最後一批來到京城,同叔叔、哥哥在新建的回子營中共同生活。
二月初四這一天,我成了和貴人。
這一天,我穿著回部服裝,跨進了莊嚴神秘的紫禁城內宮。乾隆帝破格封我為和貴人,我也成了乾隆帝一生中惟一一位回部妻子。這年,我年滿27歲,而四哥正好進入“知天命”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