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成長,為愛不設防
感受母親的愛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個極度缺水的地方。這裏,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嚴格地限定為三斤,這還得靠駐軍從很遠的地方運來。日常的飲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賴這三斤珍貴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樣,渴啊!有一天,一頭一直被人們認為憨厚、忠實的老牛渴極了,掙脫了韁繩,強行闖入了沙漠裏唯一的也是運水車必經的公路。運水的車終於來了,老牛以不可思議的識別力,迅速地衝上公路,軍車一個緊急刹車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車前,任憑駕駛員嗬斥驅趕也不肯挪動半步。五分鍾過去了,雙方依然僵持著。運水的戰士以前也碰到過牲口攔路索水的情形,但它們都不像這頭牛這般倔強。人和牛就這樣耗著,最後造成了堵車,後麵的司機開始罵罵咧咧,性急的甚至試圖點火驅趕,可老牛不為所動。
後來,牛的主人尋來了,惱羞成怒的主人揚起長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開肉綻、哀哀叫喚,但還是不肯讓開。鮮血沁了出來,染紅了鞭子,老牛的淒厲哞叫,和著沙漠中陰冷的酷風,顯得分外的悲壯。一旁的運水戰士哭了,罵罵咧咧的司機也哭了。最後,運水的戰士說:“就讓我違反一次規定吧,我願意接受一次處分。”他從車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左右,放在牛麵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沒有喝以死抗爭得來的水,而是對著夕陽,仰天長哞,似乎在呼喚什麼。不遠的沙堆背後跑來一頭小牛,受傷的老牛慈愛地看著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靜默中,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沒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靜無語中,它們掉轉頭,慢慢往回走。
成長語錄:
這則故事講的是一頭憨厚、忠實的老牛倔強地攔路索水,最後,它竟把自己被打得皮開肉綻作為代價換來的水留給小牛的感人肺腑的事。這樣的母愛還有什麼可以挑剔的嗎?猶太人有句諺語:“上帝不能無所不在,才為人類創造了媽媽。”
是的,在這個世界上,所謂的上帝,隻不過是虔誠的信徒心中一個虛幻的影像或者說寄托。真正寄托了這個世界、支撐這個世界的,使這一片土地有綠的希冀的,這樣的光榮,更多地屬於那些平凡、正直、善良、堅忍不拔、任勞任怨的母親們。
如果說愛是一種力量的話,那麼,母愛絕非塵世間一股普通的力量,而是一股吸恒星之剛強、納星月之柔腸、萃狂風暴雨、取閃電驚雷,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超自然神力。這股神力在母親心中如蝴蝶般不斷扇展,就算躲藏於荒草叢仰望星空,亦能感受到熠熠繁星朝她拉引,邀她一起完成瑰麗的星係;就算掩耳於海洋中,亦被大濤趕回沙岸,要她去種植桑田,好讓海洋永遠有喧嘩的理由。對母親而言,愛的付出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本能。因此,不管她的孩子畸形弱智,被淺薄者視作瘟疫,遭社會遺棄,她們也會用生生不息的母愛精神,讓生命的光在孩子身上輝映。
為人子女者,應該珍惜這份偉大的愛,盡自己的孝道,以回報母親的愛。
成長箴言:
愛有如宿在花冠的露珠兒,宿在清純心靈的深處。
——拉姆涅
麵對陽光,把邪惡的影子甩在身後
一個八歲的孩子聽到她的父母正在談論她的小弟弟。她隻知道他病得非常厲害,但是,父母沒有錢為他醫治。他們正準備搬到一所小一點的房子裏去住,因為在支付了醫藥費之後,他們付不起現在這所房子的房租。現在,隻有一個費用昂貴的手術,才能救她小弟弟的命。但是,他們借不到錢。
當她聽到爸爸絕望地對媽媽說,現在隻有奇跡才能救他的時候,這個小女孩回到她的臥室裏,把藏在壁櫥裏的儲蓄罐拿出來。她把裏麵的零錢全部倒在地板上,仔細地數了數。
然後,她把這個寶貴的儲蓄罐緊緊地抱在懷裏,從後門溜出去,走過六個街區,來到當地的一家藥店裏。她從她的儲蓄罐裏拿出一個二十五美分的硬幣,放在玻璃櫃台上。
“你想要什麼?”藥劑師問。“我是來為我的小弟弟買藥的。”小女孩回答道:“他病得很厲害,我想為他買一個奇跡。”
“你說什麼?”藥劑師問。
“他叫安德魯,他的腦子裏長了一個東西,我爸爸說隻有奇跡才能救他。那麼,一個奇跡需要多少錢?”
“我們這裏不賣奇跡,孩子。我很抱歉。”藥劑師說著傷心地對小女孩笑了笑。
“聽著,我有錢買它。如果這些錢不夠,我可以想辦法再多弄些錢。隻要你告訴我它需要多少錢。”
此時,藥店裏還有一位衣著考究的顧客。他俯下身,問這個小女孩:“你的弟弟需要什麼樣的奇跡?”
“我不知道。”她抬起淚眼模糊的雙眸看著他。“他病得很重,媽媽說他需要做手術。但是我爸爸付不起手術費,所以我把攢下來的錢全都拿來買奇跡了。”
“你有多少錢?”那人問。
“一美元十一美分,不過我還可以想辦法多弄到一些錢。”她的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
“噢,真是巧極了。”那人微笑著說,“一美元十一美分——這正好是為你的小弟弟購買奇跡的錢。”
他一隻手接過她的錢,另一隻手牽起她的小手說:“帶我到你家裏去。我想看看你的小弟弟,見見你的父母。讓我們來看一看我是不是有你需要的那個奇跡。”
那位衣著考究的紳士就是專攻神經外科的外科醫生卡爾頓?阿姆斯特朗。手術完全是免費的。手術後沒多久,安德魯就回家了,很快恢複了健康。
“那個手術。”她的媽媽輕聲說,“真是一個奇跡。我想知道它到底能值多少錢?”
小女孩微笑了。她知道這個奇跡的確切價格:一美元十一美分,加上一個小孩子堅定的信念。
成長語錄:
這個故事中的八歲小女孩甚至連什麼是“奇跡”也不懂,但她有一顆美好純真的心,她愛父母,愛弟弟。她的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挽救弟弟的性命。故事的結局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小女孩用“一美元十一美分”換取了她所需的“奇跡”。我們不得不折服於這個八歲小孩的那種堅定信念。
在一個人的內心裏,如果常常有這樣的信念明燈支撐,那麼,很多困難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記得海倫?凱勒說過這樣一句發人深省的話:“當你麵對陽光時,影子就被甩在身後;當你背對著陽光,那你將永遠淹沒於影子之中。”擁有足夠堅定的信念,就像麵對著陽光一樣,那些邪惡的影子就會被甩在身後,這是人生的一塊瑰寶。
成長箴言;
誰要在世界上遇到過一次友愛的人,體會過肝膽相照的境界,就是嚐到了天上人間的歡樂。
——羅曼?羅蘭
心懷感恩
在一個小鎮上,饑荒讓所有貧困的家庭都麵臨著危機,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最起碼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小鎮上最富有的人要數麵包師卡爾了,他是個好心人。為了幫助人們度過饑荒,他把小鎮上
最窮的20個孩子叫來,對他們說:“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籃子裏拿一塊麵包。以後你們每天都在這個時候來,我會一直為你們提供麵包,直到你們平安地度過饑荒。”
那些饑餓的孩子爭先恐後地去搶籃子裏的麵包,有的為了能得到一塊大點的麵包甚至大打出手。他們心裏隻想著要得到麵包,當他們得到的時候,立刻狼吞虎咽地把麵包吃完,甚至都沒想到要感謝這個好心的麵包師。
麵包師注意到一個叫格雷奇的小女孩兒,她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每次都在別人搶完以後,她才到籃子裏去拿最後的一小塊麵包,她總會記得親吻麵包師的手,感謝他為自己提供食物,然後拿著它回家。
麵包師想:“她一定是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那一小塊麵包,多麼懂事的孩子呀!”第二天,那些孩子和昨天一樣搶奪較大的麵包,可憐的格雷奇最後隻得到了昨天一半大小的麵包,但她仍然很高興。她親吻了麵包師的手後,拿著麵包回家了。到家後,當她媽媽把麵包掰開的時候,一個閃耀著光芒的金幣從麵包裏掉了出來。媽媽驚呆了,對格雷奇說:“這肯定是麵包師不小心掉進來的,趕快把它送回去吧。”
小女孩兒拿著金幣來到了麵包師家裏,對他說:“先生,我想您一定是不小心把金幣掉進了麵包裏,幸運的是它並沒有丟,而是在我的麵包裏,現在我把它給您送回來了。”
麵包師微笑著說:“不,孩子,我是故意把這塊金幣放進最小的麵包裏的。我並沒有故意想要把它送給你,我希望最文雅的孩子能得到這塊金幣,是你選擇了它,現在這塊金幣是屬於你的了,算是對你的獎賞。希望你永遠都能像現在這樣知足、文雅地生活,用感恩的心去麵對每一件事。回去告訴你的媽媽,這個金幣是一個善良文雅的女孩兒應該得到的獎賞。”
成長語錄:
故事告訴我們,要想擁有幸福的生活,就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勞動,尊重創造。
有一顆感恩的心,會讓我們的社會多一些寬容與理解,少一些指責與推諉,多一些和諧與溫暖,少一些爭吵與冷漠,多一些真誠與團結,少一些欺瞞與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