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輯 戰勝心魔,給心靈減負
尋找快樂
從前有一位富翁,名字叫白正。白正雖然非常有錢,卻常常自憐,他可憐自己空有錢財,卻從來沒有體會過真正的和全然的快樂。
白正常常想:“我有很多錢,可以買到許多東西,為什麼卻買不到快樂呢?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死了,留下一大堆錢又有什麼用呢?不如把所有的錢拿來買快樂,如果能買到一次全然的快樂,我死也無憾了。”
於是,白正變賣了大部分家產,換成一小袋鑽石,放在一個特製的錦囊中。他想:“如果有人能給我一次純粹的全然的快樂,即使是一刹那,我也要把鑽石送給他。”
白正開始旅行,到處詢問:“哪裏可以買到全然快樂的秘方呢?什麼才是人間純粹的快樂呢?”
他的詢問總是得不到令他滿意的解答,因為人們的答案總是庸俗而相似的:
你如果有很多的金錢,就會快樂。
你如果有很大的權勢,就會快樂。
你如果擁有得越多,就會越快樂。
因為白正早就有了這些東西,卻沒有快樂,這使他更疑惑:“難道這個世界沒有全然的快樂嗎?”
有一天,白正聽說在偏遠的山村裏有一位智者,無所不知,無所不通。
他就跑進村找那位智者,智者正坐在一棵大樹下閉目養神。
白正問智者:“智者!人們都說你是無所不知的,請問在哪裏可以買到全然快樂的秘方呢?”
“你為什麼要買全然快樂的秘方呢?”智者問道。
白正說:“因為我很有錢,可是很不快樂,這一生從未經曆過全然的快樂,如果有人能讓我體驗一次,即使隻是一刹那,我願把全部的財產送給他。”
智者說:“我這裏就有全然快樂的秘方,但是價格很昂貴,你準備了多少錢,可以讓我看看嗎?”
白正把懷裏裝滿鑽石的錦囊拿給智者,沒有想到智者看也不看,一把抓住錦囊,跳起來,就跑掉了。
白正大吃一驚,過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大叫:“搶劫了!救命呀!”可是在偏僻的山村根本沒人聽見,他隻好死命地追趕智者。
他跑了很遠的路,跑得滿頭大汗、全身發熱,也沒有發現智者的蹤影,他絕望地跪倒在山崖邊的大樹下痛哭。沒有想到費盡千辛萬苦,花了幾年的時間,不但沒有買到快樂的秘方,大部分的錢財又被搶走了。
白正哭到聲嘶力竭,站起來的時候,突然發現被搶走的錦囊就掛在大樹的枝丫上。他取下錦囊,發現鑽石都還在,一瞬間,一股難以言喻的、純粹的、全然的快樂充滿他的全身。 正當他陶醉在全然的快樂中的時候,躲在大樹後麵的智者走了出來,問他:“你剛剛說,如果有人能讓你體驗一次全然的快樂,即使隻是一刹那,你願意送給他所有的財產,是真的嗎?”
白正說:“是真的!”
“剛剛你從樹上拿回錦囊時,是不是體驗了全然的快樂呢?”智者又問。
“是呀!我剛剛體驗了全然的快樂。”
智者說:“好了,現在你可以給我所有的財產了。”
智者一邊說一邊從白正手中取過錦囊,揚長而去。
成長語錄:
人生的快樂與否,有時完全在於心態,你快樂,生活也就會變得快樂!
所以,一個人快樂與否,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在於他怎樣看待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生活是快樂的源泉,有了生活,快樂就不會枯竭。生活中並不缺少快樂,缺少的是發現快樂的眼睛,缺少的是感到快樂的心靈。
千萬不要輕視每天發生的小事,幸福和快樂往往與此相伴。快樂並非天外來客,生活中常常充滿快樂,不會珍惜每一刻時光,快樂永遠與你無緣。何必刻意地到處尋找快樂,其實快樂時刻就在你自己身邊;何必苦苦地等候快樂,快樂時刻要自己去創造,去感受。讓我們懷著一份感激的心情去麵對生活,感謝每一縷陽光、每一棵大樹、每一份關愛、每一次收獲……
用心靈去觸摸快樂,讓快樂充滿我們的世界。快樂存於天地間,快樂無極限。
快樂依賴於我們自身的感受,要體驗到永恒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我們需要有一顆善良的、純真的、無所不能包容的心。還有什麼比這樣的心靈更能為這世界帶來更多的快樂呢? 一個人生活得快樂與否,取決於自己內心的態度而絕非外在表現。態度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麵還是負麵的,我們都受它的牽引。而思想就像輪子一般,使我們朝一個特定方向前進。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境。作為一個殘疾人也有自己快樂的生活哲學,他們不會因為自身生理的缺陷而失去原本生活所給予他們的快樂。
人們說:“究竟快樂是什麼?其實,是種感覺,是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快樂的感覺與人的心境、心態密切相關。並且,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得之愈艱,愛之愈深。也許你並不富有,但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許你沒有超人的地位,但你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也許你並不出名,但你有寧靜而不受幹擾的生活。你的內心是否感受到了這份快樂。許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快樂,有的人雖然得到了,但代價卻是巨大的。
成長箴言:
快樂的秘訣是:讓興趣盡可能地擴張,對人對物的反應盡可能出自善意而不是惡意的興趣。
——羅素
知足才能常樂
有一個村莊,裏麵住著一個獨眼的瞎爺。
瞎爺的左眼是在他9歲那年瞎的。一場高燒之後,他忽然對他的爹娘說:“我的左眼看不見東西了!”兩位老人一驚,忙過來用手在他左眼前晃,而那隻左眼果然像壞了的鍾擺一樣一動不動。他爹娘頓時淚流滿麵,一個獨生的兒子瞎了一隻眼睛可怎麼辦呀!沒料到爹娘哭得傷心的時候,他卻慢騰騰地說:“爹娘,你們哭啥,應該笑才對!這場病不是隻弄壞了我一隻眼嗎?左眼瞎了,右眼還能看得見呢!總比兩隻眼都弄壞了要好嘛!你們想一想,我比起世界上的那些雙目失明的人,不是要強多了嗎?”兒子的一番話,先是把兩位老人驚住了,後來想想也有理,於是停止了流淚。
他的家境不好,爹娘無力供他讀書,隻好讓他去私塾裏旁聽。他的爹娘為此十分傷心,瞎爺當時卻勸道:“我如今也已識了些字,雖然不多,但總比那些一天書沒念,一個字不識的孩子強多了吧!”爹娘一聽也覺得安然了許多。
後來,瞎爺娶了個嘴巴很大的媳婦。爹娘又覺得對不住兒子,瞎爺勸他們說:“能娶到這樣的一個媳婦已經很不錯了,和世界上的許多光棍漢比起來,簡真可以說是好到天上去了!”
這個媳婦勤快、能幹,可脾氣不好,不溫柔、不馴服,把婆婆氣得心口作疼。兒子勸道:“娘,你這個媳婦是有些不大稱你的心意,可是你想想,天底下比她差得多的媳婦還有不少。你的兒媳婦脾氣雖是暴躁了些,不過還是很勤快,又不罵人。”爹娘一聽真有些道理,慪的氣也少了。
瞎爺的孩子都是閨女,於是媳婦總覺得對不起他們家,瞎爺又勸他的媳婦道:“這有什麼值得愧疚的呢?我認為你還是個很有能耐的女人!世界上有好多結了婚的女人,壓根兒就沒有孩子,別說5個女兒,她們連一個女兒都生不出來。咱們這5個女兒,等到長大之後就會有5個女婿,日後等咱們老了,逢年過節的時候,5個女兒女婿一起提了酒、拎了肉回來孝敬咱們兩個老人,那該多熱鬧!那些雖有兒子幾個,卻妯娌不和,婆媳之間爭得不得安寧,我們與這樣的家相比,不知要強多少倍!”
可是,瞎爺家確實貧寒得很,妻子實在熬不下去了,便不斷抱怨。瞎爺說:“你隻跟那些住進深宅大院、家有萬貫資財、頓頓吃肉喝酒的人家相比,你自然是越比越覺得咱這日子是沒法過了,但是你隻要瞧瞧那些拖兒帶女四處討飯的人家,白天飽一頓饑一頓,晚上睡在別人家的屋簷下,弄不好還會被狗咬一口,你就會覺得咱家這日子還真是不賴。雖然咱沒有饃吃,可是咱們還有稀飯可以喝;雖然咱們家買不起新衣服,可是總還有舊的衣裳穿;我們家這房子雖然有些漏雨的地方,可總還是住在屋子裏邊,和那些討飯維持生活的人相比,我們家的日子可以算是天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