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輯 把握財富時代的脈搏
張朝陽是清華大學在財富時代的驕傲。這位創建了“搜狐”網站的數字英雄已經登上了福布斯的富豪榜。不隻是他,還有許多清華校友在21世紀中國的各個領域和行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也是清華智慧與時俱進的證明之一。清華教給學子的不僅有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方法,更有有關財富的奧秘。
練攤的小妹
吳蘭1998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去了一家意大利駐深圳分公司當翻譯。 “三人行,必有我師”,和時尚的意大利女孩們在一起待久了,通過留心觀察學習,吳蘭也成了捕捉流行時尚的高手,尤其是對著裝頗有研究,熟諳服裝與身材、膚色的搭配技巧。慢慢便有了開家特色服飾店的想法。當吳蘭跟父親談起準備自己出來做生意的時候,沒想到卻遭到了父親的強烈反對,說吳蘭堂堂一個清華畢業生,放著令人羨慕的外企白領不做,要做什麼“練攤的小妹”,真是荒唐透頂!除勒令吳蘭“馬上放棄這種愚蠢的想法”外,吳蘭知道父親還有個最大的心願,那就是讓她盡快在外企找個好女婿把自己嫁出去!但這不是吳蘭想要的生活。於是,吳蘭下決心離開那家意大利公司,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深圳,繁華商業街寸土寸金。吳蘭四處奔波,總找不到合適的店麵。一天,吳蘭靈機一動,忽然有了一個很“另類”的想法:為什麼不可以把服飾店開進寫字樓呢?在那些高檔寫字樓裏,隱藏著大大小小上百家公司,裏麵清一色的年輕白領,這些新新人類既有品位又有經濟實力,我提供的東西一定能夠點燃他們的消費激情! 一番周折以後,吳蘭利落地交了1.5萬元的房租,並花2萬元把那家公司的大辦公室隔出一間,改裝成了一個小商場並把它布置得溫馨而整潔。鋪麵有了,吳蘭將全部精力放在了研究進貨上。比較來比較去,吳蘭猶豫了很久:是做歐美品牌服裝,還是做韓國服裝?想到深圳寫字樓的白領成天穿的都是正兒八經的歐美品牌服裝,他們或許需要換換口味。韓國服裝通常表現出來的那種誇張的色彩搭配、誇張的剪裁,或許會更受他們的歡迎。吳蘭決定把選貨的重點放在韓國服裝上。
她的小店開張那天,的確達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剛開始,客人都是這幢商務樓裏的白領小姐。因為從沒見過在寫字間開的服飾店,所以都會好奇地進來看看。第一個月做下來,吳蘭就賺了2萬多元!為了減少商店的商業色彩,增加人情味,在賣服裝的同時,她還主動為顧客做形象設計,辦免費的時尚講座。就這樣,吳蘭的生意越做越好。
如今的吳蘭已經有了四家店。在沒日沒夜的忙碌中,財富也在滾雪球般不斷膨脹著。財富本身雖然算不了什麼,但在打拚創業中,它畢竟凸現了自己的價值。
點石成金: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個好的想法,好的主意往往會成為新的財富的增長點。隻有與眾不同的東西和與眾不同的方式才能更多地吸引人們的眼球,帶來更多的財富。因此,要想擁有財富,必須首先讓我們的大腦富起來,具有商業的敏感,讓思維去引領財富。
急就章
梁啟超寫作效率極高,“草一稿片刻即脫”;一動筆,便一瀉千裏、湧彙成篇。1920年春,他從歐洲旅遊回國,決心“重理舊業”,決定放棄政治活動,專門從事於著述及講學。於是,除在京、津、東南各大學巡回講演外,課餘則致力於學術研究。僅1920年初到1922年秋約兩年半時間裏,他就寫了約100萬字的作品。原清華大學社會係資深教授陳達先生回憶說:“我在學校做《清華學報》總編輯時,思永(梁啟超次子,後為著名考古學家)是我班上的學生。有一次我跟思永說,‘你跟老太爺說,讓他來篇稿子吧’,稿子來了,但出我意料之快,這篇文章是寫的中國學術的地理分布,隻說了幾天,就送來了,我一看,可真了不得,裏麵寫了中國有史以來各學派的地理分布、各學派的內容和比較,各學派的代表人,這些人的下麵又有幾人,其生卒年月、著作名稱、地理分布,如廣東是什麼派、浙江是什麼派,等等,真是洋洋大觀,這篇東西,如果讓我來寫,起碼得半年。” 1914年,梁啟超在清華工字廳西花廳寫《歐洲戰役史論》一書,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初起,在手頭材料十分缺乏的情況下,一本近百頁的書,他“閱十日脫稿,該十日間未嚐停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