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會選擇貧窮
我們的商人富有進取心,我們的企業家非常勤勉,我們的工人發奮地工作。我們的國家積累了過去無法比擬的財富。我們的銀行擁有充足的黃金。在蒸汽機不知疲倦的轟鳴中,我們的工業產品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盡管我們有著如此之多的財富,然而,我們還有許多同胞遭受著貧窮。緊靠著富裕之國的大門,就能聽到悲慘之國的呻吟——奢侈安逸是建立在痛苦與不幸的基礎之上的。
國會的報告一次又一次地向我們披露了相當一部分勞動者所忍受的不幸。據描述,這些工人在工廠、車間、礦山、磚廠以及鄉村中勞動。我們一直在通過立法與他們所遭受的悲慘環境作鬥爭,但事實似乎無情地嘲笑了我們。
那些深陷貧困的人雖然得救濟,但他們依然並不領情。在施舍者與接受者之間連同情的紐帶都沒有。
因此,那些擁有一切和一無所有的人。富人和窮人,仍然站在社會的兩個極端,一條巨大的鴻溝橫亙在他們之間。
在那些粗魯原始的人中間,貧困的狀況是相同的。他們僅有的願望很容易滿足,他們對痛苦已經麻木。哪裏有奴隸製度存在,哪裏的貧困就不為所知。因為奴隸們僅夠溫飽正是雇主們的利益之所在,雇主們漸漸隻關心雇員們最起碼的生存要求了。隻有當社會變得文明和自由的時候,隻有當一個人生活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中,他才不會遭受貧困,或是經曆社會的不幸。
文明在這個國家已經達到了最高點,巨大財富也已被創造出來,貧困階級的痛苦應該被舒適和奢侈來迅速地補償,否則,衝突就不可避免。
許多現存的不幸都是自私造成的——或者是出於對增殖財富的貪婪,或者是揮霍浪費。增殖財富已經成了我們這個時代巨大的動機和熱情。無論是富國,還是不幸的國家,都把它作為主要目標。
我們研究政治經濟學,並且讓社會經濟按照它自身的規律發展。“力爭第一”是正在流行的格言。高額利潤被當作至善——不管它是如何獲得的,或是付出了何種代價。金錢就是上帝。“隻有魔鬼才選擇貧困”。這種精神成了最高主宰。
許多所謂的“上層”,他們用來辯護的理由,不會比“下層”階級更多。他們把金錢花費在打腫臉充胖子上,他們過著一種荒淫無恥、揮霍放蕩的罪惡生活。
沒有人能譴責我們的工人缺乏勤勉。他們比任何一個國家的工人都更勤奮、技能更成熟。如果他們在節儉方麵也如勤勞一樣出色的話,他們也能夠生活在舒適與富足的環境中。但是,遺憾的是,這個階級有著揮霍的弱點。
即使工人中薪水最高的那部分人,他們的收入比專業人士的平均水平要高,但由於他們不計後果的消費方式,導致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仍屬於比較貧窮的階級。在經濟景氣時,他們不習慣為將來的壞日子作準備,所以,一旦社會壓力來臨,他們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一個能幹的工人,除非他在節儉方麵養成了好的習慣,否則,他的生活要求不會高於肉體的需要。他收入的增長僅僅能夠滿足他的畸形消費願望的膨脹。查德威克先生說,在棉荒期間,“許多家庭排著隊到為最貧困的人設立的救濟站去領取救濟。實際上,這些人以前的收入超過了許多助理牧師的收入”。
經濟周期是生意場上永恒的規律,就像埃及法老夢中的瘦牛和肥牛必定交替出現一樣。在一陣突然繁榮之後,接踵而至的必然是市場飽和、人心惶恐、社會貧困。
那些不願動腦卻揮金如土的人不注意吸取教訓,對將來缺乏足夠的準備。揮霍似乎是一個人最不可救藥的缺點之一。貝克先生在一份報告中指出:“所有在工廠區附近居住的人,他們不僅僅沒有任何積蓄值得一提,而且,失業兩個星期的工人們,因為缺乏最起碼的生活必需品而正在挨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