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者的機會素質(1 / 2)

致富者的機會素質

人類發展的曆史雖然很漫長,但每個人的生命曆程卻非常短暫。在你的征程中,機遇與成功密不可分,而且時機的把握完全由自己決定。

說句頗為誇張的話,生命現實可以化為機會主義的意識。隻要抓住機會,成功是非常簡單的。否則,你沒有把握住萬分之一的機會,這個挑剔的家夥就會從你的後門溜進來,而從你的窗戶溜走。

有時也許我們的道德本性很難認可他冷靜而大膽的作風,但是這種作風同時也激起我們對他們潛在的愛意。我們違反了自己的理智判斷,忍不住欽佩德國克虜伯軍火王朝的創立者阿恩特·克虜伯等人。

400年前瘟疫橫行愛森,大家都想盡快逃離這座城市,阿恩特卻冷靜地買下逃亡者的土地,他們當然要不到什麼好的價錢。這樣得來的土地至今仍掌握在克虜伯世家手中。

一般變到儲蓄秘訣的書籍,都是提到顧客先存20萬元再談其他,這就如同一下子要購買數萬元以上的商品,會舍不得拿出手的。有“金錢之神”的邱永漢先生曾說:“20萬元的數額仿佛一塊金磚,實在不忍打破,在這種心理下,隻要先存了20萬元,往後再增加存款就易如反掌了。”

然而,一般人總是尚未存到一定的數額,就提出來購買其他零星物品,心想:反正以後能存就行了。可是很遺憾的是,這些人以後往往無法履行諾言。如果能稍微克製自己的欲望,先存到20萬元再說,你就會發現存一、二萬元實際上與零元無差。一旦你存了20萬元,那種充實感就截然不同。屆時人即使想提款購買幾千元的物品,也會覺得可惜,從而打消提款的念頭。

從一無所有到一、二萬,再從一、二萬到一、二十萬,這期間的差距是很大的。如果你能有不想破壞整數存款的念頭,自然而然就會提高儲蓄的欲望,等到存款到達一定數額時,又會對金錢產生執著,再也不會輕易揮霍了。

對此,理財專家建議,當你想存錢百萬時,先以10萬為存錢目標,而且要試著在尚未達到目標之前不要提款。等目標達到了,再朝百萬努力,最後終能達到自己的理想。如果從一開始就把目標訂為龐大的100萬,或許短期內可激勵自己更努力存錢,可是後來學會覺得,無論多麼緊衣縮食,頂多隻能剩餘幾千塊,而如此微小的數字與百萬目標的差距實在太大了,久而久之,便會失去存款的欲望。甚至覺得存一百萬對自己而言是永遠不可能辦到的事,因而放棄存款念頭。因此,欲存100萬,不妨先把目標訂在10萬元。

倫敦大爆炸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情形發生。這個人後來變成百萬富翁,他當時常常在一夜大爆炸之後打電話給經紀人說:“脫下外衣,挽起袖子,出去買吧。你沒聽到昨夜的爆炸嗎?今天早上一定有幾筆廉價的買賣。”

這種交易須具有殘忍而出色的膽識。趁火打劫實在不值得效仿,但是我們也忍不住佩服這位瘋狂大買廢墟的人。他的理論是,若國家贏了,爆炸區會具有很大的重建價值;如果國家不贏,反正一切都要失去。

戰爭一結束,這種人變成找機會的天才。如果政府不發新建築執照給危害公共安全的舊建築,他馬上肯定自己的建築危害公共安全。如果必要的話,甚至在地區測量員召見的前一夜就帶斧頭去搞自己建築的破壞。

每當私人收益和公共利益相抵觸,政府就會劃出一套保證大眾利益卻又不危害個人利益的製度,但總有人尋找到這個製度的漏洞。

最成功的建築商並不是最會設計房子、造成我們生活格調深遠變化的人,而是那些熟悉法律和規定且能夠避開它們的人。

新英格蘭場所用的新建築中,容納人數超過地方計劃當局認可密度的一倍。分區規則所許可的建築與地坪之比是7∶2,該地的比率卻達到7∶1。開發商隻是和其他許多人一樣,利用舊樓可擴大體積的條款。

這則條款的原意是古老建築空間多半浪費,例如寬樓梯、高天花板、大房間,頂上可以加百分之十的空間,重建卻使原有的密度增加了一倍。

這隻是成功者用合法方式賺錢的許多例子之一。有一位建築師很擅長這一套,所以計劃當局說,他們要等他找出空隙,再去填塞漏洞。

有人靠這種聰明卻能大賺一筆。例如在美國,你可以用“稅金錢”來鑽油,即石油出產人可以把275%的收入列為“消費許可”,當然少不了某些附件。也就是說,100萬元的收入中,275萬元可用各種方式免稅。鑽到幹井的費用可以完全扣除。如果你收入很高,你就碰碰運氣,試試所謂的“稅金錢”辦法。有一個經紀人解釋說:“稅金錢就是在正常情況下該繳給國稅服務處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