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投資哲學(1 / 1)

如果投資也是一門科學,可能是最不含糊的科學,因為任何假設的錯誤都會立刻帶來直接的損失。

霍金的宇宙大爆炸理論雖然高深,但實證卻不如股市這麼快。美國投資者年初沒有料到房地產下降勢頭會這麼快,也沒想到油價會漲那麼高,所以他們的收益很糟糕。

2006年此時,投資者普遍認為2007年中國企業利潤會下降,但2007年5月有一期中報披露的數據顯示,淨利潤比2006年同期上漲近8%,加上股改對價約25%的收益以及由於淨資產收益率的上漲而帶來估值的上揚,股市的漲幅應在40%左右,這與實際結果很吻合。

所以,判斷股市前景也應從事實出發,而不是大牛市這樣觀念性的前題。如果全球經濟不硬著陸,國內經濟發生大變的可能性就不大。所以股市在2008年很可能仍是一個不錯的年份,隻是會比2007年的收益要低。

有人作過一份關於美國證券市場前景的調查報告,接受調查者是一些大券商或資產管理公司的CIO。大多數人對2007年美股的走勢比較樂觀,近半數認為美股可以站在12000點之上,隻有兩位受訪者表示悲觀。

樂觀者有樂觀的理由,美國房地產的降溫是誰都已預期到的,但美國自從網絡泡沫破滅後,企業在IT上的投資一直不夠,所以美國的消費也許會隨房地產的降溫而下降,但投資很有可能會上升,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消費的下降;

另一方麵,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德國的經濟增長會好於2006年;中國和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正處在起飛階段,要想讓增長速度下降可能比上升還要難。

隻是現在看來,投資專家們似乎對困難估計不足。因為現在如果在美國,感受到的肯定與中國完全不一樣。現在美國的房子雖然也一天一個價,但變動的方向卻是向下。有些急於脫手的人甚至會送廚房新裝修外加汽車,卻仍乏人問津。

美國股市在2007年頭四個月的表現雖然與主流的預期基本一致,但此後就開始漸行漸遠。2007年可能又是大多數投資專家預測不太準的一年。

每個做投資的人都知道,恐懼與貪婪是投資的大敵。如果能夠克服這兩大缺點,做好投資就有了很大的保障。這兩者中,恐懼又比貪婪更難克服。

要克服投資中的恐懼心理,關鍵是要形成自己的投資哲學。投資哲學包括這樣幾個問題:一是投資的本質。市場如何運轉,價格為什麼變動;二是價值理論。如何評估價值及盈利和虧損的原因;三是什麼是真正的好投資。

有一套核心哲學是投資成功的根本因素,必須徹底理解信奉,並完全忠實於交易哲學,否則就很容易被市場情緒左右,變得不是貪婪,就是恐懼。

一般而言,投資哲學分為兩大類。一類投資哲學相信市場總是對的,信奉這種投資哲學的人不相信企業價值,要麼分散投資或者指數化投資,要麼運用技術分析來進行投資。

另一類投資哲學相信市場總是錯的,這類投資者基本上都不相信有效市場假說,他們相信企業是有價值的,短期價格可能偏離價值,但長期看價格必然向價值回歸。

從統計結果來看,信奉第二類投資哲學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比如巴菲特、林奇、索羅斯等投資大師,都堅信市場總是錯的,並且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巴菲特曾說過:“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我會變成一個拿著錫罐子的街頭流浪漢。”而信奉第一類投資哲學的人好像沒有什麼成功的大家。

巴菲特等人的投資方法說簡單也簡單,就是在堅持投資哲學的基礎上,利用市場的無效性來賺錢。首先利用市場的失效,找到被低估的上市公司。失效就是企業的價值沒有真實的傳遞。他假設大家暫時沒有看到這家企業的價值,但是人是聰明的,還是會回歸理性。

其次,他看到後買了,買了還堅持,不論有什麼波動都不為所動,因為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他相信這個市場對於他看好的肯定有別人看好,緊接著會有更多的人看好,股價慢慢會回到高點,所以最後他是贏家。

有了投資哲學做保障,不僅在市場出現震蕩之時,可以克服恐懼,不致於錯殺股票,相反還可以利用市場的錯誤獲得非常好的投資機會。我們在仰慕投資大師的傑作之餘,更應該看到他們在成功的投資活動背後所堅持的自己的投資哲學和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