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金山歲月:十六年堅守,永遠的青春(1 / 3)

第2章 金山歲月:十六年堅守,永遠的青春

1991年7月,又是一年畢業季,美麗的武漢大學校園裏,到處都彌漫著畢業生離別的傷感,昔日的同窗紛紛踏上新的征程。由於被分配到北京近郊的一個研究所,雷軍懷揣夢想,登上了北上的列車,開啟了一段全新的人生之旅。這一年,雷軍22歲。

研究所的工作枯燥而無聊,整個研究所的氛圍和當時經濟領域的產品研發和快速發展明顯不合拍。雷軍的興趣並不在研究所,他的愛好一直在計算機方麵。好在研究所的待遇很好,雷軍記得第一次拿到工資時,居然比做政府官員的父親還要高很多,這讓初到北京的雷軍可以不為生活擔憂,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電腦的研究中。

那個時候,雷軍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和中關村的那些精英打交道。隻是初來乍到的雷軍並不知道,在幾年之後,自己也會成為中關村的風雲人物,甚至在20年之後的2012年,還獲得“中關村十大年度人物”,並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中關村老人”。

曾有人把中關村的曆史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硬件為標誌,以四通、聯想等企業為代表,由段永基、柳傳誌等人書寫;第二個階段以軟件為標誌,以金山、江民等企業為代表,由雷軍、求伯君等人書寫;第三個階段以互聯網企業為起點,以阿裏巴巴、騰訊等企業為代表,由馬雲、馬化騰等人書寫。

在軟件行業,雷軍仰慕的英雄人物正是和雷軍一起書寫中關村第二階段曆史的求伯君。但是這個名字對當時的雷軍而言,近乎是一個神奇而遙遠的符號,隻能仰望而無法接近。求伯君作為金山軟件創始人,不僅風度翩翩,而且年僅25歲就開發了一款辦公軟件的巔峰之作——WPS,這是一款集文字編輯、數據統計、電子排版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軟件。

1989年,雷軍第一次接觸到WPS就被其華麗的界麵、強大的功能所傾倒。雖然當時最好的文字處理軟件是微軟的Word,但是Word還沒有進入中國。在當時的國人眼中,WPS是一款完美的軟件,雷軍甚至將它評為“年度國產最佳軟件”。

機緣本身似乎就是一種無形的牽引。1991年11月4日,在一個計算機展覽會上,雷軍見到了仰慕已久的“WPS之父”求伯君。當天,求伯君身著一件黑色大衣,從容儒雅,光彩照人,頗有成功人士雍容典雅的風範。雷軍被求伯君的風度震撼了,認為那就是成功的象征,他還在心裏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做軟件就要做到求伯君這樣。

在展會上,雷軍難掩自己的敬仰和喜悅之情,將一張隻印了自己的名字和尋呼機號碼的名片遞給了求伯君,而求伯君遞給雷軍的名片上則赫然印著“香港金山副總裁”的頭銜。那時,求伯君是中國軟件業的領軍人物,對於一個匆匆遞上名片的年輕人,並沒有太多關注。

之後,雷軍經朋友介紹,得以與求伯君再一次見麵。這一次求伯君開門見山:“聽別人說你很有編程的天賦,而且在大學期間也搞過不少項目。你的加密和殺毒的軟件我都聽說過,我覺得你很有潛力,有沒有興趣到金山來工作?”

本以為隻是簡單的見麵,沒想到求伯君會提出加入金山的邀請,這有些出乎雷軍的意料。雷軍當時的想法是與其在研究所浪費生命,不如加入金山這樣成熟的科技公司去曆練自己。雷軍爽快地答應了,沒有問工資待遇,也沒有考慮當時人們頗為重視的人事關係,而是毅然辭職,跟隨求伯君離開北京,去了珠海。

1992年1月,雷軍加入珠海金山,成為金山的第六名員工。對於剛剛大學畢業不久的雷軍,在跨入金山公司大門的那一刻,他也許不會想到,這一入職就是16年,自己將全部的青春與激情都獻給了金山。可能雷軍更不會想到的是,在此後注定不平凡的數年內,他將與柳傳誌、王江民、段永基等人一起,成為中國20世紀90年代第一批成名的IT傳奇人物,並推動金山成為那個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民族軟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