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米粉經濟:因為米粉,所以小米(1 / 2)

第五卷 米粉經濟:因為米粉,所以小米

第16章 米粉文化:小米,為發燒而生

在互聯網發展的前十年,整個行業尚處於被拓荒的狀態。如果一家企業把握住了合適的產品方向,就能很快依靠人口紅利累積一定的用戶基礎。但是,在今天的互聯網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已經讓用戶對產品的鑒賞能力極大提高。

雷軍深知,在這樣的時代訴求之下,隻有極度貼近用戶,用心與他們溝通交流,建立一定的情感維係,一個優秀的產品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雷軍就是用這樣的理念創辦了小米科技,並將小米手機定位成“小米,為發燒而生”,即小米是一款高性能發燒友愛好者手機。事實證明,雷軍的想法是經得起事實驗證的。

我們不妨先看一下小米手機銷售的幾個關鍵時間點:

2011年9月5日,小米手機正式開放網絡預訂,34個小時預訂了30萬部。

2012年10月30日,小米M2手機網絡發售,首輪5萬台在2分51秒內被搶購一空。

2013年4月9日,小米連續發布4款新品,當晚8點,20萬台小米2S開放購買,在2分鍾內售罄。

從上麵一次又一次被刷新的銷售速度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小米是成功的,小米的銷售也是非常成功的。作為一家年輕的企業,小米在中國強大的用戶號召力毋庸置疑,不斷刷新的紀錄也讓希望看到小米其實隻是三分鍾熱度的人們大跌眼鏡。

那麼,小米依托什麼能取得如此理想的成績呢?其實,小米除了有硬件、軟件和互聯網的鐵三角之外,還有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巨大的粉絲團。

雷軍曾很驕傲地說:“小米是個浩瀚的工程……但我從來沒有擔心過。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的背後還有百萬米粉!”“小米與大部分企業的不同之處是在構建企業時,以米粉為核心,從使用者的角度細心思考了許多事情。”如果說小米是成功的,那麼它最成功的一點便是塑造了自己獨特的粉絲文化,讓粉絲成為小米的代言人去主動宣傳小米的優點,並維護小米的品牌榮譽。

小米的第一批粉絲多是技術和創業愛好者,他們對手機設計有想法並且渴望實現自己的想法。“大部分粉絲心中對完美手機都有很多想法,但因為開發一款手機很難,他們很多人無法實現自己的想法。他們會給我們提供意見,告訴我們希望在手機中實現什麼樣的功能。一旦我們采納並實現這些功能,他們就會樂於與好友們分享好消息。”雷軍這樣描述小米狂熱的粉絲,他認為這些粉絲正是小米不斷改進的動力和基礎。

因此,作為互聯網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小米科技的員工每天都有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就是有事沒事泡論壇,找人聊天,廣泛地收集論壇上米粉反饋的信息。雷軍每天都會花一定的時間到論壇上親自解答粉絲的提問,從他小米的辦公室裏,時不時地傳來這樣的聲音:“不錯!”“你快來看看這個建議!”小米也在這樣的催促下得到了迅速的完善和升級。

產品試用過程中,小米團隊也堅持在第一線和米粉交流,在第一時間獲取新的建議,盡快進行改進。雷軍倡導組建了“榮譽開發組”,這個開發組最初由120名自願申請的發燒友組成,在MIUI每周升級的節奏中,周五發布新版本,周六到周一MIUI團隊收集反饋,修正漏洞,周三又將更新的版本交給榮譽開發組的成員測試,不斷修改,周五下午5點再向外界發布。就這樣,整個過程中都由這數十萬用戶驅動,最大限度貼近了用戶的需求。

不光如此,就連小米手機正式發售前的最後一次小範圍公測,也是由MIUI論壇的發燒友完成的。先期發售的600部工程紀念版,隻針對滿足一定條件的MIUI論壇發燒友。小米鼓勵這些願意嚐鮮的發燒友在使用過程中及時反饋問題,根據這些問題的重要程度給予獎勵。若遇到嚴重問題,購買者可換正式發售後的新機器。根據這些反饋,小米不斷在操作係統的升級和手機迭代中將性能和功能調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