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無產者的指路明燈 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

18世紀40年代,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封建製度被鏟除了,資產階級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鋪平了道路。從18世紀60年代起,英國開始了資產階級產業革命(即工業革命),以機器化大生產代替了手工勞作,使資本主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19世紀4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工人運動也蓬勃發展起來,但大多數鬥爭都歸於失敗。馬克思、恩格斯總結經驗,提出要創立無產階級的組織,首先應該把各國工人運動中的先進分子和職業革命家組織起來。1846年初,他們創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這一國際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組織,並提出了共產主義者的宗旨。1847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參加了“正義者同盟”,並對同盟從思想到組織進行了整頓、改組,將同盟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的無產階級的國際組織。

“共產主義者同盟”需要一個正確的綱領。1847年11月在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馬克思(1818~1883年)、恩格斯(1820~1895年)全麵論述了科學共產主義的基本思想,並在激烈的爭論中批判了各種錯誤觀點,統一了大會的思想,最後寫出了《共產黨宣言》。《共

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的科學共產主義思想的誕生。卡爾?馬克思成為馬克思主

義的創始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導師和領袖。

分析階級本質 倡導共產主義

馬克思主義科學共產主義學說係統地闡述了無產階級新的世界觀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考察了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曆史進程,闡明了資本主義必然為共產主義所代替的客觀規律,製定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理論和策略。馬克思主義科學共產主義學說是馬克思、恩格斯長期以來實踐活動和理論研究的科學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形成時期理論上的最高成就。

馬克思的科學共產主義學說首先著重論述了階級鬥爭的學說,這也是貫穿科學共產主義學說的一條線索。馬克思指出,自原始氏族社會解體以來“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曆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曆史”,然後論述各個曆史時代階級鬥爭的狀況,說明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動力,還提出一個著名的原理:“一切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必然要發展為奪取政權的政治鬥爭,導致無產階級革命,最後消滅一切階級,實現共產主義。

馬克思分析了資產階級產生、發展的過程。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製度的鬥爭中曾起過進步作用,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資料占有製的私人性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使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這一不依人們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終將實現。此外,馬克思、恩格斯還闡明了無產階級的發展和它的偉大曆史使命,說明它是現代社會中最堅決、最徹底的革命階級,隻有它才能團結和領導廣大勞動人民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解放全人類,最終解放自己。

在談到無產階級政黨時馬克思首先說明了共產黨的性質和特點,規定了黨的基本任務和奮鬥目標。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它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始終堅持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堅持共產主義的偉大目標。黨的任務是“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然後盡可能快地發展社會生產力,采取措施逐步把工業和農業結合起來,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逐步消滅城鄉對立、階級對立和階級差別,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還批判了當時流行的對共產主義的種種誹謗誣蔑之詞,闡明了“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製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這一著名論點。

此外,馬克思、恩格斯還就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後為了解決所有製、變革全部生產方式提出了10條具體措施,同時指出,“這些措施在不同的國家裏當然會是不同的”。

在談到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時,馬克思、恩格斯還運用曆史唯物主義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揭露和批判了當時流行的形形色色的非科學的社會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深刻分析了這些思潮的社會階級根源和各自代表的階級利益,從而闡明了科學共產主義同它們在性質上的根本區別。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被資產階級打敗了的英、法封建貴族,也打出“社會主義”旗號,而這種“封建的社會主義”的實質則是夢想複辟封建製度。“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就是在資本主義製度下不斷分化、破產的小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所鼓吹的“社會主義”,實際上是要恢複中世紀的小手工業和小農經濟。所謂“真正的社會主義”,就是代表德國小市民利益的作家們所販賣的“社會主義”,他們既反對資產階級革命,又反對無產階級運動的興起,起著一箭雙雕的反動作用。以上這些,被馬克思、恩格斯歸為“反動的社會主義”。

所謂“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則是資產階級中想要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從而維持這個社會生存的一些人的理論。他們鼓吹改良,企圖使工人階級放棄政治鬥爭。

至於“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則是不成熟的無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的反映。他們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之進行了揭露和批判,提出了關於未來社會的積極的主張,但是他們並不了解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不了解無產階級的曆史使命,幻想通過“示範”作用,甚至使上層人物“發善心”等等去實現其理 想社會,而拒絕一切革命鬥爭。所以他們的主張具有純粹空想的性質。 

在提到無產階級政黨的資本策略思想時,馬克思提出了“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鬥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社會製度和政治製度的革命運動”,“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的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議”,但是“共產黨一分鍾也不忽略教育工人盡可能明確地意識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敵對的對立”,決不放棄對錯誤思想“采取批判態度的權利”。這些策略原則要求黨在反對資本主義製度的鬥爭中必須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當前鬥爭同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在鬥爭中既要聯合其他革命黨派,支 持一切革命運動,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階級意識。 

馬克思在最後,提出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戰鬥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理論體係 思想武器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比較係統地提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體係。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一問世就受到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熱烈歡迎。它那烈火般的語言,鋼鐵般的堅定信念,鮮明徹底的無產階級立場,鼓舞和教育了千千萬萬被壓迫被剝削的勞動人民。之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不斷地完善發展,成為無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統治,建立社會主義社會製度的思想武器。

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科學社會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場偉大革命,為無產階級的鬥爭和解放提供了武器。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正是馬克思主義和具體革命實踐的結晶。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形成,對人類曆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具有偉大的曆史意義。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

1+2〗西斯蒙第的經濟危機學說

讓?沙爾?列奧納爾?西蒙?德?西斯蒙第(1773~1842)和李嘉圖是同時代人。他經曆了英國產業革命,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以及拿破侖戰爭的動蕩。在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中,小資產階級曾和資產階級一道熱情地參加了反對封建製度的鬥爭。他們熱切希望能夠在推翻封建製度後獲得經濟的自由發展。為此,小資產階級曾和資產階級一道做出了努力。事實上,資產階級大革命後的最初年代,法國和瑞士的小資產者曾一度得到發展,很快在人數上占據了大多數,其手工業的生產方式也成為社會上基本的生產方式。小資產階級的學者這時也紛紛謳歌資本主義製度,為其成長大造輿論。

然而當資產階級已站穩了腳跟。產業革命的浪潮推向歐洲大陸時,蓬勃壯大的機器大生產開始毫不留情地碾向小生產者,把他們昔日的幻想壓得粉碎。麵對這個新的、比封建製度更為可怕的、危及自身利益的強大力量,小生產者對資本主義製度開始感到絕望,同時也感到了幻想破滅所帶來的痛苦。在階級矛盾的劇烈衝突中,小生產者開始改變先前的態度。他們要反抗向他們襲來的資本主義製度,尤其是機器生產的製度,以爭取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但是,他們並不真正徹底地反對資本主義的一切。他們感到商品生產製度對他們還是有用的,小私有製度更是不能受到威脅。於是,小生產者既要保留資本主義商品生產和私有製,又要阻止大機器生產方式的發展對他們的威脅。一種新的幻想和要求,即企圖以小生產方式來阻止和延緩資本主義大機器生產方式發展的幻想就成為19世紀初法國和瑞士小生產者階級的經濟要求。另一方麵,西斯蒙第生活在19世紀上半期,在他發表《政治學經濟新原理》時,正處於19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普遍開展,資本主義各種矛盾深入發展,經濟危機也由偶然、局部逐漸變為周期出現、必然的、普遍的情況。

西斯蒙第就是在這種社會和時代的背景下,站在小生產者立場上提出其經濟學說的。

批判經濟製度 建立危機理論

西斯蒙第是經濟思想史上的特殊人物。他既是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又以對古典政治經濟學表示懷疑的獨特方式否定了古典經濟學。他嚴厲批判了資本主義經濟製度,揭露了其缺點和矛盾。

西斯係從社會再生產角度進行了分析。

西斯蒙第從政治經濟學要以人們對財富的分享為對象出發,說明社會再生產過程最終以消費被生產滿足的比例為條件。西斯蒙第還有一個思想上的指導原則:即把個人與社會完全等同起來。他說:“個人的曆史就是全人類的曆史”,“就個人方麵來說是定不可移的道理,就整個社會來說也是如此。”由這點出發,他進行了逐步論證。他把社會的經濟活動分為幾種類型加以考察。

他先分析了魯賓遜寓言式的孤立個人的經濟活動,認為那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其生產與消費完全適應,因為生產是為消費的需要而進行的。這種經濟當中是不會產生經濟危機的。

一旦產生了交換,進入商品經濟,情況就會有所改變,但原則關係仍未發生改變。這時,生產轉化為供給,消費轉化為需求。消費決定生產的原則要通過需求決定供給的原則來體現。但是,在小商品生產的經濟中不會發生經濟危機。同時他認為資本主義使商品經濟有了大的發展。“每個人都為大家工作,大家的生產也就應由大家來消費”。不過這時人們對商品的需求要取決於他們的收入,這就要求收入和消費應該一致。“社會裏的人應該使自己的消費適合自己的收入,他所參加的社會也應該遵守同樣的規則。它必須,而且也能夠每年消費當年的收入,否則它就會崩潰。”在這種經濟當中,西斯蒙第發現了發生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西斯蒙第理論有其合理性,還有局限的一麵,以下是評價西斯蒙第理論的正誤。

合理性。他看到了生產與消費相互作用的關係,特別是消費對生產的製約作用。這是對的。任何社會,消費都對生產產生著一定的製約作用。西斯蒙第的理論涉及到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條件,特別涉及到經濟各部門的按比例發展。他注意到了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條件下,生產與消費不直接發生聯係。

但是他把消費對生產的決定作用絕對化和片麵化。從一種片麵性跳到另一種片麵性去;把消費僅僅理解為生活消費;接受了“斯密教條”,把社會年收入等同於社會年產品,丟掉了不變資本,還要把年產品全部消費掉;把資本主義生產混同於簡單生產,把為利潤而生產等同於為需要而生產;其根本原因在於始終從小生產者的眼光去看待社會。

西斯蒙第對資本主義生產與消費矛盾進行了分析。他看到資本主義的競爭環境,推動著資本的迅速集中和積累,各種分工、新機器、新技術的采用又使生產越來越擴大,從而使財富越來越集中了。同時,社會化大生產造成大批機器的采用不僅排擠了工人,而且壓低了在業者的工資,使工人日益貧困,並使小生產者不斷在競爭中破產,紛紛加入工人隊伍,這也使其收入大為降低。這就使得生產與消費的矛盾擴大。因為隨著生產擴大,人們的絕對需求也相應擴大,但現實需求因受收入限製而縮小,這樣,消費就被壓縮了。

這就使擴大的生產和被壓縮的消費之間產生了極大的矛盾。

西斯蒙第還從消費不足的經濟危機理論上進行分析。

他認為隨著生產擴大,絕對消費需要也隨之擴大,所以,從這方麵,不能說有生產過剩。現象但現實消費需求不足,主要是源於收入不足。社會三種收入中,工資收入低,占的比重麵大;利潤和地租收入高,但用於消費少,積累多,於是,產生消費不足,市場需求萎縮。他認為收入不足有兩方麵原因。一是收入不足是資本主義分配製度的必然結果。二是當年產品是以上一年的收入支付的。由於擴大生產的需要,去年已經從收入中節省出一部分擴大積累,這就造成收入小於生產。如果生產發展過快,收入不足就會突出地表現出來。這導致當市場與生產不適應時,就會發生消費不足的經濟危機,形成社會的災難。鑒於收入不足產生的消費不足,生產的擴大終究要引發市場有限的困難。這時,如果能夠開辟國外市場,危機尚可避免。不過,那就是為他人謀福利了。假如國外市場也因競爭而縮小,就會發生全麵滯銷,產生經濟危機。

消費不足危機論 西斯蒙第經濟觀

西斯蒙第危機論的貢獻就在於,它確認了資本主義經濟製度下經濟危機存在的現實和不可避免性。西斯蒙第以對資本主義經濟製度本身的懷疑結束了古典經濟學。他把資本主義下的一切矛盾,都歸結為消費和生產的矛盾,把它當作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據。他認為消費是矛盾的主要方麵,消費不足是產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西斯蒙第的危機理論是消費不足危機論。西斯蒙第是經濟思想史上消費不足危機論的首創人,也是第一個論證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必然性的經濟學家。經濟危機理論既是他全部經濟理論的依據,也是他成為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的主要標誌。但我們也必須看到西斯蒙第經濟危機理論的缺陷。即:他沒能分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現,沒能抓住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僅用消費不足去說明經濟危機是片麵的和錯誤的;他受“斯密教條”的影響,把市場上的產品全部歸結為個人消費品,顯然也是錯誤的。

不可否認,西斯蒙第經濟危機理論站在小資產階級立場上最大限度地反對資本主義製度,揭露和抨擊其矛盾,對人民的窮困寄予無限同情。他在經濟學說史上第一次係統地提出了經濟危機(周期)理論。這些甚至使一些人把他看做社會主義者。

近代西方軍事思想的最高成就 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的軍事學說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1780~1831年),普魯士將軍,軍事理論家,軍事史學家,著有《戰爭論》。列寧稱他為“一位非常有名的戰爭哲學和戰爭史的作家。”克勞塞維茨生活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拿破侖戰爭時代,並親身參加了這個時期的許多戰爭。他雖然反對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但也看到了拿破侖戰爭中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他對拿破侖戰爭經驗進行了深刻的研究,積極主張在軍事上效仿法國。可以說克勞塞維茨的軍事學說主要是對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的經驗總結。

同時,克氏的軍事學說又是對德意誌軍事思想的革新。當時,德意誌在經濟上是個農業國,手工業生產仍然占優勢。在軍事上各邦仍然保留著落後的雇傭軍隊,采取線式戰術,德意誌與法國相比,處於落後地位,並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敗。1806年,由於德意誌采取這種呆板的線式戰術,最終大敗於法軍,被迫割地投降。克勞塞維茨在這次戰爭中當了俘虜。這次慘敗,影響很大,喚醒了包括克勞塞維茨在內的一些人,他們雖然在政治上反對法國革命,但看到了法國革命在軍事上發生了巨大變革。克勞塞維茨等人對封建的 軍事製度進行了尖銳抨擊,並深切地認識到,軍事上的革新勢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