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你一定是這個小鎮上最有出息的人(1 / 1)

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

——魯迅

人,本身就是一座難以估量的、蘊藏豐富的礦山,有時並不需要挖掘機和炸藥,而隻需要師長或朋友一句真誠的讚語!

有一個叫聖安·瑪莉婭的女孩,生於英國南部一個貧困家庭。兩歲時,她的左臉上長出了一顆十分難看的黑痣。自此,人們歧視的目光時時向她投來,令她痛苦不堪。幸好,她對讀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她看來,隻有徜徉於書海,才能拋卻四周的那些冷漠目光。

有一天,牛津大學的一位著名教授,意外地發現了這位正陶醉於書海中的女孩。她那如癡如醉的神情,讓教授深感驚奇。他情不自禁地對隨行的人說道:“哎呀,簡直不可思議,這位小女孩雙目炯炯有神,智慧一定非凡過人,將來定是這個小鎮上最有出息的人。”

這位牛津教授說此話的初衷現在我們無法猜想到,但他這句話傳開後,小女孩的命運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她的父親從此格外地疼愛起她來,而先前那些歧視和冷漠的目光,也換成了豔羨的眼光,甚至還有富人主動為她出錢,給她提供當時最好的求學條件。小女孩也像換了一個人一般,變得格外勤奮和自信起來。

小女孩果然不負眾望,獲得了劍橋大學博士學位,日後又成為英國著名高等學府——愛丁堡大學最年輕的女教授。

每個人都祈求成功,但是最終隻有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沒有自信,毛澤東不可能寫出:“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邁詞句;沒有自信,羅斯福不可能以殘疾之軀,帶領美國人民走出“大蕭條”的陰影;沒有自信,許海峰不可能在奧運會上一槍打出中國人的榮耀……

其實,自信一方麵需要父母培養,一方麵也要依賴知識、體能、技能的儲備。但在具體做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要經常教育孩子暗示自己行。“暗示”是一個心理學名詞,主要指人的主觀感受、主觀意識對行為的一種引導、控製作用。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當一個人生病時,親人、朋友總要關切地告訴他,要打起精神、振作起來,或者是好好休息、安心靜養,諺語中也有“心病要用心藥醫”的說法,這些都是“暗示”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讓孩子在每次考試前或比賽前,在心中默念:“我能考好”或“我能行”之類的話,常常可使他們從心理上放鬆,逐漸地培養起自信的心態。

二要從行為方式上對孩子進行培養。行為方式是人的思想品質的外在體現,如果行動上躲躲藏藏、不知所措,很難令人把你同自信聯係起來。每當孩子和人談話時,都要讓他看著對方的眼睛(當然不能死死地盯著),不去躲避對方的目光;說話時要盡量清晰而有條理地表達,不要讓聲音憋在嗓子裏。如果對要表述的內容心中沒底,就預演一番,這樣心裏就有把握了。

麵對困難,我們應讓孩子大聲地對自己說:“我能行!”

有時孩子會陷入困境中不能自拔,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能行,從而放棄了努力,也越陷越深。要想擺脫困境並脫穎而出,擁有自信的心態非常重要。

在順境中可以讓人自信。自信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承受能力、應變能力、把握能力。這種相信應該是理智而不盲從,大膽而不冒失,對成功有足夠的策略,對失敗有足夠的準備。

在逆境中依然可以讓人自信。自信的人在逆境中樂觀、豁達,坦然地麵對坎坷和困難,並為解決困難做不懈的努力,他相信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堅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