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對前途樂觀的人才能不怕黑暗,才能有力量去創造光明。
——李廣田
36歲就擔任了美國福特公司副總裁的李·艾柯卡,為自己的成功總結出幾大因素:不能離開家庭、親人的支持,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放棄奮鬥,也不能絕望。
7歲那年,他意識到家裏出現了問題。
一切從1929年開始了。華爾街證券市場出現崩潰,而華爾街經濟恐慌引起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像一陣風暴,刮向爸爸尼克的所有生意。家裏幾乎失去了全部財產——3座公寓,甚至要放棄供全家住的雙層樓房。
“迪爾瑪,你說,明天我們會不會沒有住的地方?”艾柯卡驚恐地問姐姐。
迪爾瑪搖搖頭。她也不知道,沒有人告訴她這些。
不過她也看到了,家裏吃的東西,變成了意大利玉米粥,最好也不過是5分錢的骨頭湯。
而且媽媽也不再隻待在家裏做家務,也到襯衫廠做工去了。
“沒關係,兒子,耐心等待,太陽總會出來的,一定會!”
爸爸從身後攬過艾柯卡,拉著他向外走。
“人的一生總有順利和不順利的時候,無論是誰,都必須學會悲傷和痛苦,而且隻有經曆了痛苦才會了解快樂的含義。”爸爸說,“經濟大蕭條!艾柯卡,我想,你該上學去學學經濟大蕭條是怎麼回事了。”
艾柯卡微笑了。
窗外,樹上的小鳥啾啾地歡快地叫著。一陣風吹過,小鳥跳到另一個枝頭,繼續快樂地鳴叫。
艾柯卡衝它做了個鬼臉。
該來的總要來的,爸爸說得對,太陽會出來的,一定會!
艾柯卡就靠著這種樂觀精神,戰勝了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樂觀是一種輕鬆的情緒,也是一種堅定的信念。如果你擁有它,它將激發你對生活火一樣的熱情;如果失去了樂觀,那麼在挫折把你打倒之前,我們自己就先把自己打倒了。樂觀是心理健康、意誌堅強、充滿信心的一種表現。失去樂觀這個朋友,可能就會接連失去一串朋友,意想不到的困難就會接踵而來,我們的處境會更加困難,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如果你的孩子擁有樂觀,就能克服一切悲哀、一切痛苦。要知道,人最大的光榮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後還能站起來。當你站起來時,已比原來的位置向前了一步。昂起頭,把樂觀裝在心中,讓微笑掛在唇邊。即使生活裏還有一千個理由哭泣,你也不必悲傷,因為你還有第一千零一個理由歡笑。跌一次跤,長一次智慧,我們會微笑著繞過另一塊石頭!
告訴孩子:對生活笑一笑,對自己笑一笑,用樂觀鼓勵自己,用樂觀欣賞自己,縱使困難使你一籌莫展,你也有理由對自己說——我會樂觀地看待一切,一切就會好起來!
孩子在生活中難免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欺負、家長的訓斥,也會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朦朦朧朧地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這些足以使一個對生活沒有經驗、持悲觀態度的幼小心靈產生恐懼感。所以,在孩子的成長中得到樂觀情緒的鼓舞,他們長大成人後才可能持樂觀的態度去爭取人生的幸福。
勞爾是個樂觀的孩子,即使遇到再壞的事,他也會找到對自己有利的一麵來寬慰自己。那天對他來說是個黑色的日子,他的生母把他從生活了8年的叔叔家裏帶到了他完全沒有印象的新家。他從心裏感到煩躁,他喜歡自己的學校,喜歡熟悉的老師和朝夕相處的同學。在回新家的路上,他看到母親那充滿憂鬱同時對他抱有希望的臉,開始想自己到新學校後同樣會結交新朋友,他會用自己的聰明和熱情很快地適應新環境。他離開不久就給叔叔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信中敘述了他在新學校的事情和新家的情況。勞爾在信中告訴叔叔,老師和同學對他都非常好,他又多了很多好朋友。
勞爾對自己生活中的變化采取了樂觀的態度,把即使不好的事情也看作是暫時的事,他那樂觀的天性使他很快適應了對他那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可能極難適應的新生活。
樂觀是一種性格或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麵,期待最有利的結果。樂觀能使人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產生心理免疫力。樂觀的人不易患憂鬱症,在學校和工作中都更容易成功,更重要的是,樂觀者的身體比悲觀者更健康。
讓孩子懂得:生活並不完美,並且充滿了挫折。預設過高的目標,就會墮入生活的矛盾、掙紮中。因為快樂就是快樂,如果你加上附帶條件,快樂就會消失。別人無法將快樂的想法灌輸於你的心,要快樂就得靠自己,快樂是不需要理由的,快樂由你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