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現之一,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成年後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隻有擁有獨立自主心態的人,才能開辟出新的道路,創造生命中的輝煌。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是父母的重要責任之一,但是,這種獨立能力的基礎是在幼兒時期奠定的。
——井深大
每一對父母總是希望為孩子鋪平前進的道路,但是他們不能陪孩子一輩子,人生的路最終還得靠自己走。所以,不如及早讓孩子做自己命運的主人。這樣他們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坐享其成是人生中最糟糕的事,這使孩子沒有機會去經曆他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去爭取的,所以請把自主的權利還給孩子,因為,那本來就是屬於他們自己的。
每次登黃山,我都會流連忘返。那雲海,那勁鬆,那奇石,那飛瀑,那山花,那流泉,無一不讓人夢縈魂牽。
而這次登黃山,使我感慨萬千的卻是一對雄赳赳的父子。
上山途中,父親對兒子說:‘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上,我一定不幫你!’奶聲奶氣的兒子則挺了挺胸:‘再苦再累也不許你幫我——咱們說好了的!’
而且,也就是在即將登臨天都峰頂的那段最為困難的攀登途中,我親眼目睹了這對父子的作為。
先是兒子摔倒了,父親伸手要扶他,滿頭大汗的兒子擺擺手,拒絕了。可他畢竟摔得挺重,他搖搖晃晃地很難站穩,父親又想伸出手扶他,但卻又毅然地把那隻手收了回來。
我怦然心動,我看到了一道風景,一道用父親的理智與兒子的堅毅畫就的最美的風景!
一步一個腳印,就這麼勇敢堅定地向前走。終於,他們登上了天都峰。
山很高,白雲就在身邊飄,仿佛撕一片就是擦汗的手絹兒。在呼嘯的山風中,我為那深深的父愛而肅然起敬。我當然更不會懷疑那個奶聲奶氣的孩子,他肯定能長成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此時此刻,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隻有把孩子交給磨難,才是真正理智的爸爸。
甜美也是一種傷害!這位父親深諳這個道理。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心態,需要父母自信地放手,讓孩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包括對其心理上的獨立性的培養。心理上的獨立性實際是自信心的一種表現。一個不自信的人,很難具有真正的獨立性。心理上的獨立性有許多不同的表現,有些是不為人所注意的。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最可靠的安全屏障。在他們眼裏,父母最有力量,他們可以保護自己免受一切打擊與傷害。幼童需要在這樣的心理安全網的保護下,逐步建立起自信與自衛能力,最終脫離父母的安全網,成為一個有心理防護能力、有獨立性的人。因此對一個幼童來說,出現十分依戀父母、離開父母就心神不定的情況是正常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應當越來越少,孩子會表現出越來越多的獨立性,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支持他去探索周圍的世界,而非時時被各種恐懼所包圍。可是到了青春期這個年齡,為什麼有的孩子仍對父母表現出特別強烈的依賴性呢?
心理學家在分析這類情況時指出:一個人擔心會失去自己所愛的人是十分正常的,但如果這種擔心是如此之強烈,以致當你與所愛的人不在一起時便會常常為這種擔心所困擾,這種擔心甚至達到了幹擾你正常生活的強度與頻繁度,這種情況就不是正常情況了。引發這種心理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你將個人的生活價值和意義附著在你所惦念與熱愛的人身上。他的死亡意味著你所為此生存的意義的完結。
孩子對父母多少也會有這種心態。他們所做的許多事情都是為了讓父母知道並重視他們,從而滿足自己對父母的一種心理願望。有的孩子努力地去表現自己,是為了讓父母看到自己某些方麵的成功,而有的孩子拚命搗亂,是因為他懷疑父母對他的愛不夠深厚。當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愛成為他們學習、生活的一種壓力,並讓他們時刻擔憂時,父母就應積極地去引導他們,要讓他們為自己而活著,而不能過多地依賴於家長,更不能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生活意義依附在父母身上。懷著獨立自主的心態去麵對生活,才是強者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