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做自己的“聖人”(1 / 1)

我不是你永遠的船長,不可能永遠為你的人生導航。

——洛克菲勒

有一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長貝裏奇到開普敦巡視工作,在衛生間裏,看到一位黑人小夥正跪在地板上擦上麵的水漬,並且每擦一下,都虔誠地叩一下頭。貝裏奇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何如此?黑人答道:“在感謝一位聖人。”

貝裏奇問他為何要感謝那位聖人?黑人說:“是他幫著我找到了這份工作,讓我終於有了飯吃。”

貝裏奇笑了,說:“我曾遇到一位聖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長,你願見他一下嗎?”

黑人說:“我是位孤兒,從小靠錫克教會養大,我很想報答養育過我的人,這位聖人若使我吃飽之後,還有餘錢,我願去拜訪他。”

貝裏奇說:“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溫特胡克山。據我所知,那上麵住著一位聖人,能為人指點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會前程似錦。20年前,我來南非登上過那座山,正巧遇到他,並得到他的指點。假如你願意去拜訪,我可以向你的經理說情,準你一個月的假。”

這位年輕的黑人謝過貝裏奇就上路了。30天的時間裏,他一路披荊斬棘,風餐露宿,曆盡艱辛,終於登上了白雪皚皚的大溫特胡克山,他在山頂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麼人都沒有遇到。

黑人小夥很失望地回來了,他見到貝裏奇後,說的第一句話是:“董事長先生,一路上我處處留意,直至山頂,我發現,除了我之外,根本沒有什麼聖人。”貝裏奇說:“你說得很對,除你之外,根本沒有什麼聖人。”

20年後,這位黑人小夥做了美孚公司開普敦分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名字叫賈姆訥。2000年,世界經濟論壇大會在上海召開,他作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參加了大會,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針對他的傳奇一生,他說了這麼一句話:你發現自己的那一天,那就是你遇到聖人的時候。

什麼是“聖人”?孫悟空發現自己並不比玉皇大帝差多少時,決定返回花果山做他的齊天大聖。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聖人,當我們發現自己的那一天,也就是遇到聖人的時候。在孩子成長的階段裏,父母需要做的是讓他們認清自己,把握自己,而不是事事代勞,那樣隻會讓他們迷失自己。

隻有讓孩子擁有獨立自主的心態和能力,才能讓他們拯救自己,無懼無敵。因此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心態近在眉捷。

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孩子是否具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和獨立生存的能力,是能否在未來競爭中成為強者的重要因素。許多有識之士早已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在選拔人才時非常重視對孩子獨立生存能力的考查。2000年,浙江大學在湖北省招收了23名保送生。他們在對入圍的學生進行智力考查、思想道德考查、身體素質考查的同時,還對那些學生進行了獨立生活能力的考查,凡是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一律落選……

父母愛孩子,就應該為孩子的未來著想。任何一個孩子都渴望自己能出人頭地,都覺得自己應該有所作為。但是,假若有一天,當孩子驀然發現自己連最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備時,那種尷尬和痛苦將比父母對他們的愛更加刻骨銘心。孩子總是要長大的,他們也非常渴望獨立,渴望獨自去體味成長的樂趣。作為父母,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滿足他們的願望呢?

在動物界,不僅狼善於培養下一代的獨立生存能力,像狐狸、鸚鵡和老鷹在這方麵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們為了讓孩子學會獨立生存,當孩子剛剛具備獨立生存的條件時,就直接將它們逐出家門。這些做法,盡管有些殘酷,卻適應了它們族類持續生存的天然法則。因此,在物競天擇的自然進化中,它們始終能與時俱進,成為物種選擇和淘汰中的勝利者。

21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一個無法獨立生活的人,必然會被激勵的競爭所淘汰。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成為生活的強者,必須培養他們在任何環境都能獨立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就像縱橫草原的獵人在茫茫草原上,無論走到哪裏,總能在那裏找到吃的一樣。

父母不是永遠的“聖人”,隻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