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其所應為,這樣的人才是勇敢的。
——列夫·托爾斯泰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關鍵是能否大膽地付諸於行動。
林肯是美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他小時候家境貧寒,但卻聰明好學,胸懷大誌。
在林肯漸漸長成小夥子時,他對未來開始有了自己的打算。他最推崇那本《印第安納州修正法典》,並不隻一次地向父親描述他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爸爸,也許我是塊做律師的料,我也想向這方麵發展,而且約翰·皮切爾法官允許我到他的辦公室學習法律。”
“律師?我的兒子,你有沒有想清楚?你是我的兒子,我是個移民,命中注定,你要和我一樣。隻要你勤勞能吃苦,以後成家立業是沒有問題的。做律師?我看你太不現實了。”
但是,林肯的媽媽薩莉卻鼓勵他說:“孩子,如果你想做什麼,就大膽去做吧。”
“可……也許爸爸說得對,我是移民的兒子,不是當律師的料……”
“他說的全是胡話!”薩莉語氣尖銳地說,“你不是讀過印第安納州的《憲法》嗎?那上麵說得對,上帝創造了我們,大家都是平等的。”
母親薩莉的話給了林肯極大的勇氣和信心。他開始沒命地看書,這為他以後成為律師並走上總統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孩子的夢想是各式各樣的,與成人相比較,他們的夢想往往更加感性。很多時候,他們的夢想來自於對一件事情無限度地發揮。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由自在地遐想,不受條條框框的限製,也缺乏經驗和認識。這些夢想,有的是可以實現的,有的是不可能實現的,有的看來似乎不可能實現,而實際上它包含著可以實現的因素,經過努力是可能達到的。很多情況下,這些夢想的實現是同家長的引導、鼓勵和幫助是分不開的。
美國萊特兄弟能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就是父親引導和幫助的結果。萊特兄弟在10歲時,有一天晚上,他們在大樹下玩耍,抬頭透過樹葉看到了天上有一輪又圓又大的月亮,兩個人就商定要把月亮摘下來,放在屋裏,那樣就可以不用點燈了。這個想法把他們樂壞了。
於是他們就開始行動了。小哥倆脫掉鞋子,向高高的大樹爬去,快爬到樹頂上的時候,一陣風刮來,弟弟心中害怕了,手一鬆,從樹上摔了下來,幸好被一根樹枝掛住了衣襟,才沒有落到地上。
爸爸知道情況後,並沒有責罵他們。而是邊給他們洗臉,包紮傷口,邊對他們說:“月亮並沒有長在樹梢上,而是掛在空中,離地麵還很遠,你們爬到樹上是摘不到月亮的,應該造一種會飛的大鳥,騎上它到空中去摘月亮。”
萊特兄弟在父親的引導和鼓勵下,對天上的月亮更有興趣了。從此他們決心製造出一隻大鳥來,去摘天上的月亮。
夢想對孩子來說,有著非凡的魅力,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巨大的牽引和激勵作用。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夢想其實是自我的理想化。父母幫助孩子向夢想邁進,會讓孩子產生強勁的內驅力,他會在困難麵前變得堅強、不退縮、主動去克服,並在征服困難的過程中得到快樂。
美國籃球巨星“飛人”喬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他的球星夢想。後來有一天,他把自己的夢想告訴了母親,母親大為驚喜,當晚為他設宴祝賀,鼓勵他向那些大腕球星學習。平時母親抽出時間和小喬丹一起看球賽和一些體育雜誌,並把那些球星的照片剪下來,讓小喬丹貼到房間的牆上去,便於從那些照片中吸取力量,更堅定自己的夢想。後來,他在母親的鼓勵和幫助下,終於成為了一名世界級籃球巨星。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他們對未來的美好描繪。然而,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夢想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態度,有的甚至一棍子打死。比如,有的孩子對媽媽說,他長大要當飛行員,媽媽卻撇了嘴說:“就你那破成績,在飛機上當清潔工都不會有人要。”孩子夢想的幼芽剛剛萌發,就被母親一腳踩死了,更讓孩子喪失了做夢的勇氣。如果這個媽媽能像小喬丹的母親那樣去鼓勵、引導,幫助孩子實現他的夢想,沒準他長大後真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呢。
孩子的任何夢想都是有價值的,因為夢想在孩子心中是最美的、最神聖的,它會激勵孩子敢於想象,敢於努力。所以,不管孩子的夢想多麼荒唐、多麼可笑,它都是一個無價之寶。家長要珍惜孩子的夢想,千萬不要向他們潑冷水,要引導他們把夢想描述出來,讓孩子在夢想的憧憬中,輕鬆而有興趣地學到知識。
索菲婭·羅蘭之所以能成為世界聞名的影星,是同她的母親分不開的。正是因為當初母親對她夢想的不懈支持,才有了她日後的輝煌。索菲婭出生在意大利的小鄉村,以私生子的壞名聲出世。六歲時,世界大戰的戰火席卷了她的家鄉,小小的索菲婭終日與戰爭、恐懼和饑餓相伴。後來,戰爭結束了,好萊塢影片進入意大利,她對這一藝術形式懷著濃厚的興趣,產生了當電影演員的夢想。母親非常支持女兒,鼓勵她勇敢地為夢想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