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勇氣的最大考驗,就是看一個人能否做到敗而不餒。
——英格蒙爾
電影明星史泰龍在未成名之前十分落魄,身上隻有100塊美金,甚至連房子都租不起,每天睡在車裏。當時,他立誌要當演員,信心十足地跑到紐約的電影公司應征,都因為外貌不出眾以及說話咬字不清而遭拒。在被拒絕了1500次以後,他寫了《洛奇》劇本,並且拿著劇本四處推薦,又被拒絕了1800次。但是,他不灰心,終於遇到一名接納他的老板,堅持到底的史泰龍如願以償,最後成為名聞國際影壇的超級巨星。
勇氣是走向成功的基礎。孩子在向目標挺進的時候,讓他們別被別人嘲弄的聲音、諷刺的話語、卑鄙的評論所嚇倒。要蒙起自己的耳朵,別去理睬他們,繼續前進。
假使他們在途中遇上了麻煩或阻礙,要讓他們自己去麵對它、解決它,然後再繼續前進,這樣問題才不會愈積愈多。當他們解決了一個問題,其他問題有時也自動消失了。時間能消除許多問題,而他們隻有堅持到底,一個一個解決,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全部放棄。
很快地,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了很大的轉變,幹勁兒增強了,自信心也提高了,他們會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活。他們的學習也比過去更好了,人際關係也朝著好的方向轉變。
在他們前進的時候,千萬別對他們說“不”,因為“不”會導致他們決心的動搖,放棄自己的目標,從而前功盡棄,重要的是要鼓勵他們不斷地一步一步往上爬。
我們要讓自己的孩子做史泰龍式的人物,即使失敗一百次,也要做第一百零一次的嚐試,可能成功就在那第一百零一次的時候出現。不能被挫折和失敗嚇倒,因為成功就在失敗的拐角處,隻要他們再努力一點,勇敢一點,就會收獲成功!
但他們苦苦追求成功有時偏偏帶來失敗的結果,也或許是因為孩子有太多的追求、太多的幻想,所以他們的挫折也格外的多。當他們用七彩的夢幻精心編織的彩虹被現實生活撕碎的時候,挫折和苦惱就占據了他們的心田。
中國有句老話叫“蚌病成珠”。牡蠣的痛苦凝成了珍珠,而當我們的孩子勇敢地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後,也可以形成不屈的毅力、無畏的勇氣和堅忍的性格。這就是挫折給予他們的最寶貴的禮物,它使我們的孩子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勇敢地麵對困難與挫折,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
挫折是磨刀石,一個孩子經曆了深深的挫折仍能微笑著麵對未來,長大之後還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呢?
羅曼·羅蘭說得好:“痛苦這把犁刀一方麵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麵掘出了生命的新的水源。”張海迪在人生重大挫折麵前沒有消沉,挫折賦予了她非同尋常的意誌力。最後,她成功了。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坦然地麵對挫折,隻要努力拚搏,振作精神,成功就會在不遠處。正如一首歌中所唱:“莫以成敗論英雄,人的遭遇本不同,惟有豪情壯誌在我胸。管那山高水也深,不能阻擋我奔前程。”
據有關資料顯示,從整體來看,我國青少年與美、日、英、德青少年在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知識水平等方麵還存在著不少的差距。日本青少年的儉樸和吃苦訓練、美國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自立精神、英國青少年的“紳士風度”、德國青少年的動手能力,以及他們的挫折承受能力,都值得我們學習。
在充滿競爭、充滿活力的21世紀,我們的孩子們將要同世界各國的同齡人進行競爭,他們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肩負著民族的興旺與發展的重任。因此,我們教育的任務不僅是教他們長知識、長才幹、長能力,還要教他們認識社會、認識自己,自覺經受磨煉,擁有健康的思想意識和心理素質,以及堅強的意誌、敢拚敢闖的搏擊力和堅忍的耐受力。這就是進行挫折教育的意義所在。